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我,一个难懂的人

  张湘琳

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亚里士多德

 

“我是谁”是一个终极命题,一场亘古的追问和探寻。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代,从德尔菲神庙镌刻的“认识你自己”到尼采喟叹“离每个人远的,就是他自己”,从《梵高的自画像》到莫奈的《日出·印象》,从你到我,都试图清晰地定义“自我概念”。

能够清晰定义自我概念的一类人,在我们看来,大多是孤独的。当然,这种孤独是相对意义上,朋友相对较少的状态。

在心理学上,将自我概念清晰(self-concept clarity,SCC)定义为个体自我概念界定的清楚程度,及其内部一致性和时间稳定性程度。尼采对于自我的了解非常清晰,他在学术界的嘲笑与质疑中坚守自我,并从未怀疑自己将会名垂千古。

有研究表明,自我概念清晰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幸福感、人生意义感以及冲突管理,一言以蔽之,即高SCC使我快乐。另外,研究者发现,适应良好的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清晰性高于适应不良好的小学生,表明社会适应是自我概念形成的一个影响因素。

但我们知道,自我概念清晰的人并非一直快乐,也并非都合时宜。尼采常提到孤独,他孤独而痛苦,孤独到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失去理智,却仍然没法不孤独。

有研究支持了这一矛盾想法的来源。研究表明,只有在与朋友相处时,高SCC者体验到的快乐感才高于低SCC者体验到的快乐感;而在与陌生人相处时,高SCC者体验到的快乐感低于低SCC者体验到的快乐感。

 

研究者认为,高SCC的人对“我是谁”有更严格清晰的定义,也就能够更严格清晰地定义谁是朋友、谁是陌生人,终影响他们的幸福体验。因此孤独如尼采,才在察觉到瓦格纳不是自己的朋友时,断然与之决裂。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多重角色中,我们不断经历着自我概念的分化和整合,这不可避免地带来生活状态的新陈代谢,带来现世生活与理想世界的冲突,带来同伴压力。当然,尼采是一个的个例,他作为一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反叛者,很难在当时代找到同伴。于我们而言,对一部分人的不满,或者一部分人对自己的不满,都可能成为当代少年甚至青年在探索自我时体验到的焦虑来源。

愿我们循着哲人的足迹,勇敢地清晰自我概念,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孤独、人际冲突、不合时宜,也许正是自我人格完善的信号。

“朋友啊,没有朋友!”

垂死的聪明人这样喊道;

“敌人啊,没有敌人!”

我这个活着的傻瓜这样喊。

——《人性的,太人性的》

人生或许无法做到无憾,但请尽量做到无悔。一个人时,善待自己;两个人时,善待对方。

 

自尊是种礼貌,自恋是种骄傲

  喻沛诗

每日三省吾身:

又吃多了吗?

又自恋了吗?

别人叫我“帅哥”又无耻地答应了吗?

  1. 自恋与自尊不同

不管是公众还是心理学界,通常认为自恋就是一种过度的自尊。很多心理学家将自恋标记为“一种夸大的高自尊”“过于膨胀的自尊”或“防御性高自尊”。这种说法来源于早期的精神分析,它认为两个术语——自恋和高自尊是可以互换的。

但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有一系列的实证研究证明,自恋和自尊在四个方面是不同的:它们的表现形式、它们造成的影响、它们的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起源。自恋和自尊明显的界线在于二者带给个体的社会化经验的差异,即二者对他人的看法。

  1. 要自尊,不要自恋

“我喜欢上了一个人。”

“她一定很漂亮吧?”

“你太自恋了。”

首先是二者的表现形式的差异。除开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形式,自恋实际上是一种亚临床的人格特质。自恋者(通常认为是那些在自恋量表上得分高的人)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认为自己应该享有特权,同时也渴望他人的尊敬和赞美。他们确信如果是他们来管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好。而高自尊者会对他们自身很满意却不会觉得比他人更优越。所以,虽然二者都对自我有着很高的评价,但是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自恋者对自我不满意,但仍然认为自己比他人好;高自尊者对自我很满意,却不会认为自己比他人优秀。

另一个方面是二者的影响不同。自恋者和高自尊者的差异通常出现在社交方面,自恋者不会强烈地想要和他人建立深度的、亲密的联结,他们会更努力地去超越他人,去控制他人或利用他人来获得社会地位,并且在他们得不到想要的尊敬和赞美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糟透了,然后他们会把“自己很糟”这个想法变为“别人很糟”,将他们对自己的愤怒发泄给别人。而高自尊者不会想要去超越、控制他人或利用他人来获得自身的利益,他们更想要建立深度的、亲密的联结,他们也不会经常性地爆发,也更少地出现违法行为。

第三点是二者的发展过程不同。自恋和自尊感早在人1~7岁左右出现,二者虽然是同时出现的,但是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差别很大。自恋在青春期达到峰,在成年期时就会逐渐下降,而自尊感则相反,它会在青春期达到点,在成年期时会逐渐上升。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二者都是反向波动的。

因此,不要自恋、自大、自负。只有自尊才能支撑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自在的生活。

  1. 自恋的人不会失恋

后的一个差异是二者的起源。虽然自恋和自尊都会有中等程度的遗传特性,但是它们是成长过程中差异很大的社会化经验塑造成的。近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自恋的成因是父母过高的评价,即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应该享有特权的独特的个体。过高评价会高估孩子的知识、智力,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过度的赞美,这样孩子会形成一个信念,就是自己是一个更优秀的个体——而这个信念就是自恋的核心。

而高自尊的成因是父母的温暖,即父母以喜爱和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父母向孩子表达他们的喜爱,和孩子分享积极情绪,培养孩子“自己很重要”这个感觉,这样孩子会形成一个信念就是,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个体——这个信念就是自尊感的核心。

总之,自恋就是认为“我是比别人都更优秀的”(和他人是垂直关系),而自尊就是认为“我是有价值的”(和他人是平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