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黄帝内经》运气九篇所阐述的五运六气理论,虽然多年来纷争不断,但是五运六气理论所蕴含的主要学术思想,极具学术价值,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也是作为一个中医学者,必须潜心学习、研究五运六气理论的原因所在。

五运六气理论是对天地之气的交互变化,所形成的六十种自然气候状态,以及其与人、生物、植物相适应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的高度总结,其理论充分展示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素问·六微旨大论》:“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天人相应”是中医学中阴阳五行学说的灵魂,五运六气理论正是这一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只有深刻理解五运六气理论,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体悟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的“天人相应”思想。五运六气理论是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孕育、形成和发展的,是古人基于长期的对自然界气候、物候、病候的观察,并充分运用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天体结构理论以及古代天文历法成就而形成的天地人一体的结构模型,从时空角度揭示了自然界的气候、物候、病候周期运动规律,揭示了中医学“天人相应”思想的科学性。

中医学理论认为气是宇宙的本元,气的升降相因,交错相感是产生自然界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根源。《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由作矣。”自然界一切气候现象都是由“五运”和“六气”交错叠加,综合而形成的。故《五运行大论》:“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人及生物、植物如果适应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就可以健康,反之则生灾病,即“从其气则和,逆其气则病”。因此,在治疗上必须尊崇“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的“法时而治”的学术思想。所以作为一个医生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说,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认识环境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学说,其本质是探索人与环境协调统一的“天人相应”关系。人类生存环境可以分为外环境和内环境,外环境可以分为天文环境、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人必须适应环境才可以生存。“天人相应”正是阐述人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学说。五运六气理论所展示的主要学术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基于五运六气对人体脏腑功能的影响,建立起气候-物候-病候相关的天、地、人结构体系。将人体置于整个宇宙空间的整体论角度考察人体生命现象和健康、疾病,充分体现出天人相应的“脏气法时”学术思想;第二,通过“天人一气”“天人同构”“天人相应”,建立起来的天、地、人气化理论。五运六气理论所体现出来的“天人相应”的“整体衡动观”及“气化论”思想与《黄帝内经》其它篇章一脉相承。研究五运六气对于继承、理解、学习、运用、创新与发展中医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本团队在学习、理解、运用并研究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古籍研究、文献分析、逻辑推理、经验总结、整合归纳等方法,并结合传统辨证论治方法,建立了以“五运六气”理论为基础,以五脏生克制化为推演方法的五脏功能兼顾的“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其具体内容是基于三个时间点(出生时间、发病时间、就诊时间)五运六气影响下的五脏功能盛衰情况,根据脏腑间生、克、复的关系,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脏腑发病规律,以及疾病的病因病机;并综合传统辨证论治方法,实现五脏平衡辨证。“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将代表中医学“天人相应”学术思想典范的五运六气学说与临床密切结合起来,是对中医学核心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可大大简化临证诊治流程,提高辨证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是临证治疗中简便易行的辨证方法,值得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做更深、更全面的推广。《五运六气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体质篇)》已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主要介绍了“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的体质辨识及临床用药指导部分的相关内容,对于理解学习五运六气理论并探索其临床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