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你为什么总是害怕被抛弃?

为了抵抗一些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你早已对被抛弃的恐惧构筑起一个平台。对被抛弃的恐惧(及其他核心信念)深深扎根于你与生俱来的气质(性格)及你所处的外部环境中。当你还是孩子时,你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这些因素。由于信念建立在这些因素之上,所以即使是现在的你也难以摆脱,只好听之任之、受其控制。

因此,每当碰到这样的威胁时,每当有人想要离开你或者你必须独处时,你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你可能会对离开你的人产生愤怒,可能会因在乎的人离开而感到伤心,可能会因自己的孤僻而羞愧,可能会对无法确定的事感到焦虑。你害怕你们现在的关系终会决裂,你担心对方会永远离你而去。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自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其实这些感觉源自你与生俱来的气质与后天的经历和“培养”(依恋模式)。想要清楚了解自己对被抛弃的恐惧及其发展,我们需要明白先天的因素与后天的“培养”,需要了解自己的依恋模式、安全感和性格。

 

依恋模式

童年时期形成的依恋模式会对成年后的依恋模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性格形成初期,我们与照顾者的关系是怎样的?了解这一点对我们理解现有的关系大有裨益。现在先让我们看一下三种不同的依恋模式。

1安全型依恋

孩子的安全型依恋模式通常就是我们理想的那样:

当遇到糟糕的情况时,他们会寻求照顾者的安慰,因为他们知道照顾者会抚慰他们、让他们舒心。

照顾者总能随时出现在他们身边,他们对此非常有信心。

当照顾者离开时,他们会感到难过。

当照顾者再次回到他们身边时,他们会异常兴奋。

孩子喜欢照顾者的拥抱,这让他们感到安心。

照顾者离开孩子时,孩子会感到难过,这是正常的反应。总的来说,照顾者在孩子人生中是安全的,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情感上,他们都能够给予孩子持续的关注和爱护,因此让孩子感到安全。安全型依恋的孩童能够获得照顾者可靠且一致的情感支持和认同。

2回避型依恋

与安全型依恋的孩子相反,回避型依恋的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喜欢拒绝别人、性格苛刻,因此这种依恋型的人群通常表现为:

为了安全,他们不太依赖自己的照顾者。

对待照顾者,他们有时候很有攻击性。

在家庭环境中,他们比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更加黏人、苛刻。

即使照顾者的离开让他们感到很沮丧,他们也并不关心照顾者是否回来、什么时候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能从照顾者身上获得始终如一的安全感。对他们来说,照顾者是不能被依赖的,他们可能对照顾者感到愤怒、痴黏或不感兴趣。

3矛盾型依恋

矛盾型依恋的孩子的照顾者通常性情不稳定,为孩子创造的环境混乱不堪。这会导致:

孩子非常焦虑。

在家庭环境中,孩子黏人且苛刻。

照顾者离开时,孩子感到沮丧;照顾者回来时,孩子非常渴望亲近他们。但无论怎样,没人可以安慰他们。

这一类型的孩子经常焦虑,与照顾者分开时,他们会被焦虑情绪压垮。

越能获得持续且一致的关爱,孩子就越能够发展稳定的自我依赖,也越能培养对他人的信任。照顾者与孩子的稳定关系事关孩子的总体适应性是否稳定,包括他们与其他人的关系、处理压力情境的方式、对他人的期望及对待世界的方式。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在思考方面更加灵活,这赋予他们管理自己冲动和热情的能力,相比焦虑型依恋的孩子(包括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他们在这些方面略胜一筹。没有安全依恋经历的孩子总是感到不安,正因为如此,他们极容易被恐惧和消极情绪打倒,这会削弱他们管理冲动和热情的能力。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斗争—至少给人的感觉是这样。

被抛弃的恐惧和早期依恋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也可能发展出被抛弃恐惧的核心信念和本书讨论的其他核心信念(例如多疑和虐待、情感剥夺、自我否定和失败)。这可以通过孩子的性格、适应性或童年时期发生的“创伤”来解释。这可能包括与主要照顾者关系的破裂,如照顾者死亡、照顾者离异或更换主要照顾者,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身体上,新的照顾者是不能为孩子提供旧照顾者所能提供的安全和踏实的感觉的。

但当我们观察那些回避型依恋孩子的照顾者时,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喜欢拒绝且性格苛刻,这与孩子的抛弃信念、多疑和虐待信念、情感剥夺信念、自我否定信念及失败信念有很大的关系。同样,矛盾型依恋的孩子的照顾者性情多变且混乱,这让我们很容易就能将孩子根深蒂固的自我认知、对他人的期望和本书讨论的五个主要核心信念联系起来。

 

安全感

安全感是各年龄段的人发展安全依恋的关键因素。这也是被抛弃的恐惧如此可怕的原因之一。依恋始于生存的基本需要。在我们还是婴儿时,如果我们被抛弃了,我们就无法存活于世。

可见,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人生完全取决于另外一个人。因此,如果我们对初始关系感到焦虑、没有安全感,这是十分恐怖的。担惊受怕会侵蚀我们的所有,使我们的生活黯然失色。当我们的生命都没有保障的时候,我们是很难将精力投放于其他事情上的,更不用说能精神饱满地释放压力了,因为我们根本不可能对抗自己的冲动和处理自己的欲望。

因此,对于没有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来说,每一次压力的降临都可能成为他们的致命危机。他们无法腾出时间深思熟虑,无法挑选合适的措施,无法有效地回应压力,只能任由本能反应牵引自己。

 

性格

性格能够决定我们对他人及整个世界的看法。因此,性格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遗传因素能够增加人们患上焦虑症、抑郁症、惊恐发作及社会焦虑感的风险,这也是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的主要病因之一。

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良好”结合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生成机制。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更容易陷入环境的刺激中。毫无疑问,他们之所以对环境如此敏感,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安全的人生经历(例如,童年时期或青少年时期的抛弃经历、混乱的家庭生活、恶劣的家庭沟通方式及性虐待等)。此外,不安全的依恋也是导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原因之一。

让我们再来看看伊莱恩·阿伦(Elaine Aron)关于高敏感人群的定义。她指出,大约15%~20%的人拥有这一特质,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蛛丝马迹都异常敏锐,这也是他们的优点。但他们的缺点也很明显,相比于不敏感的人群,高敏感人群更容易感到挫败,他们的情绪反应更加频繁,也更加剧烈。

高敏感人群一般情感脆弱,这是他们的生理倾向和性格特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