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新时期我国涉农媒体战略转型研究》:
  改革开放后,在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动下,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经过几年的建设,农村广播电视网初具规模。
  1980年10月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总结了30年来广播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重新肯定了广播“自己走路”的方针,并指出要把加速发展电视事业放在优先地位。会议提出,中央台和地方台、无线广播与有线广播网,要有分有合、互为补充,构成一个全国性的广播电视宣传网络,充分发挥现代化舆论工具的作用。中国电视自1958年诞生以来,在之后的20年间发展比较缓慢。20世纪80年代以后,思想解放运动和电子计算技术的运用,推动了中国电视快速发展。1982年5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决定,撤销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广播电视部。
  1983年,广播电视部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会议确立了“四级办台”的方针,要求“除中央和省级办电台、电视台以外,凡是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县旗都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和能力,开办电台、电视台”。当时的中央台和省级台覆盖面不够广,市级和县级台的主要任务是转播中央台和省台的节目,以达到覆盖各市、县辖区的目的。有条件的县级台可以播送自办节目,共同覆盖该市、县。此外,整顿、提高和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网,也是这次会议的议题。会议提出了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一一在我国建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和地方、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城市和农村、对内和对外并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广播电视网。
  会议召开后第二年,广播电视部发布了《广播电视部关于市、县建立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暂行规定》,规定表明,地方政府可以开办电视台并自办节目,此外,地方电视台“在政府拨款之外,可以通过开办电视器材和提供专业服务的公司,以获取资金,也可以向社会集资”。②这项政策意味着,除了广告,电视台还可以从事其他商业活动。文件颁布后,各地的广播电视台数量迅速增长。1983年电视台由52个猛增至93个,以后逐年递增,截至1989年底,全国有电视台469个,其中县级电视台206个。县级广播方面,到1988年底,全国有2546座县广播站,48922个乡放大站,8206万只有线广播喇叭。农村广播电视网初具规模,农村能够听到广播的人越来越多,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成就了广播的黄金时期。
  在节目制作方面,这一时期的广播电视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77年1月恢复了《对农村广播》,有计划地、连续地报道和阐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介绍农村出现的先进典型和生气勃勃的改革形势。还开设了《农业科学技术专题》,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农媒创造的成功经验,以加速我国农村由传统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1981年7月开办的《中央农业广播学校》节目在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农村建设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很快普及全国,全国有2270多个县级单位都成立了分校,1984年底注册学员83万人,是全国规模、学生多的中等专业学校,成为多快好省地培养农村、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这一时期,电视机在农村开始出现,但还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所以,这一时期可以称为县域广播电视事业的“广播时代”。
  这一阶段县级台的飞速发展主要是因国家政策的推动而发生的。起初设立县(市)台的目的,是要将中央台和省台的节目转播以覆盖广大农村地区,所以,县(市)台与乡村的“血缘关系”从起初就确定了,这是县(市)台的“农村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