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限量版的你,无可替代

何珊又没考上公务员。烟雨蒙蒙的4月清晨,陈菲走进办公室,看到何珊依旧是个到,眼睛红红的,神情有些沮丧。“姐,我又差了一点。”

从前,陈菲都会劝她别在意一次得失,继续努力。但这天,陈菲劝她,想哭就哭吧。痛快地哭一场,胜过憋在心里的委屈。可是哭过之后又怎样呢?生活还在继续。

陈菲劝何珊,公务员不是人生的选择,它只是一份工作。现在坚持不懈地复习和考试,也许进入这扇大门会发现实际的生活状态与预想有很大的不同。20多岁的人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加压,但不需要也不必要在一场场备考和考不上之间循环。放下包袱,放开视野,换条道路,也许会海阔天空?

大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道路千万条,为什么到了自己眼前,任何一条路都困难重重?为什么别人的人生闪耀着赢家的光环,自己的道路却曲折坎坷?难道“岁月静好”真的是奢求?为什么有些人的运气那么好,一路攀升如同股市里的“涨停板”,轮到自己却举步维艰?

资源和机遇仿佛都靠近那些不断取得进步的人。这是正向循环使然。信誉是一个人的品牌,当这一品牌效应发生作用的时候,他们头上自然就产生了光环,且光芒万丈,势头迅猛,不可阻挡。

而事实上,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如果真的深入了解,哪个人没经历过挫折?苦难是一个人的宝贵财富。

在我家乡所处的地级市,考公务员是很多人的追求。毕业的时候,堂姐跟我说:“你还年轻,还能多考几年公务员。”记得大学在律所实习的时候,几个师兄弟都把复习考公务员当成“正事”,而把律所要求的写合同、做法律检索之类的工作排在次一级。

公务员当然有好的一面。记得我在律所的时候,做过SWOT分析,论证成为公务员的利与弊、风险与机会。公务员好在稳定和旱涝保收,可以实现“家、国、天下”的人生理想,且不出大错就不会被裁员。但是,因为性格不同,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而且,公务员又怎么不辛苦?人际的圆融、工作的重压和责任使命,让每个公务员每天都紧锣密鼓。既要有高智商和高情商,也要有顽强的毅力、精力和体力,还要有公益精神、敢于担当。

同学的表妹活泼开朗又有点自由散漫,为了编制考了两三年,各种事业单位招考、公务员考试都报名参加,进过两次面试,却都以失败告终。一筹莫展的她终放弃,复习托福,苦练英语,申请到美国名校的硕士。

这何尝不是更好的选择?

谁知道当下放弃的,不会在将来某天以其他方式得到?而得到的,说不定又在未来的某天放弃了。

世事无常。正如周润发、陈道明等大腕明星都经历过默默无闻的跑龙套阶段。眼前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曾经的辛酸血泪、坎坷波折,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去度量他人的辉煌或寂寞,本身就是不客观也不理智的。

记得有次咨询大学老师,如何进行职业定位与选择。他说,每个人的性格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我问,怎样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他说,你可以尝试,但也要知道生态圈的规则。

无论在哪个行业,都要经历一些尝试和选择。当你知道自己的性格倾向、特长爱好和喜欢的生活方式之后,在特长领域发掘一番,求得更大的潜能发挥,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职业。

每个人都像一座冰山,也像一个宝藏,只是属性不同。找准属性的人生,可以一日千里,迅速成长,且乐此不疲。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不仅不会快乐,还会每天备受煎熬。

那么,坚持不懈考公务员的朋友,为何不从找个公务员单位实习开始?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喜欢,再决定奋斗的方向也不迟。

如果真的热爱,愿为国家做事,实现理想抱负,就去备考吧。因为不管怎么坎坷曲折,都是值得的选择。

如若不然,不如趁早改换目标。人生苦短,何必把时间浪费在不喜欢的事情上呢?从来都没有一劳永逸,只有避重就轻的人不断给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选择大于努力,要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需要时间,也需要尝试。有时候,恰恰是在行动中,才会发现真正的爱好与特长。一打纲领不如一次行动。与其坐而论道,不如现在就着手写下自己的心愿,并逐一落实,在实践中检视并重新评估自己的价值。直面内心的声音,追随心的选择,为热爱的事业义无反顾地投入时间和精力,而不是亦步亦趋跟随他人的脚步,盲目听从,失去自我。真正的稳定,是在岁月的长河中保持初心,驰而不息地付出,沉醉其中,感受到过程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