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扬 虚 子
  十几岁时,我单身一人离开扬州,到南京求学。那时并不提倡说
普通话,当然也不像现在这样,以讲几句粤语、沪语为荣。南京话我
觉得很难听,从内心里不屑于学—后来才知道,被人讥为“大舌头”
的南京话,主要是指南京城南的土话,并不是泛指今天流行的南京话。
那时,我便只管讲我的扬州话。不料,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的那样,
这一口扬州话,就成了我是扬州人的“招牌”。但是别人却不叫我“扬
州人”,而叫我“扬州虚子”。
  “扬州虚子”当然不是只指我一个人,而是指所有扬州人。凡是扬
州人出门在外,外地人就喜欢叫他们“虚子”。这中间也没有多少恶意
和蔑视,可是确有一些戏弄与调侃的成分在内。
  “虚子”的真正含义,我到现在还说不准确。扬州人口语中说的
“虚”,有手忙脚乱、沉不住气的意思。前些年,有个外地人在扬州
购物,只因他催促了一声:“快一点。”女店员就回敬他一句:“不要
‘嘘’!”扬州人的这句口头禅,使这位外地人感到奇耻大辱。他后来
在报纸上写文章,抱怨扬州人没有礼貌,竟然叫一个外地客人“不要嘘’”。
其实,扬州人所说的“不要‘嘘’”,也就是“不要急,等一
等”的意思,并非是骂人。
“嘘”字,现在一般写成“虚”。
  朱自清要写一篇谈扬州的文章,其实可谈的东西很多,不一定
偏要揭扬州人的短。但是他谈了“扬虚子”。我想,在朱自清的时代,
“扬虚子”一定是已经出了名,以致他在谈扬州的时候一定已经不能回
避这一条了。
朱自清先生关于“扬虚子”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一是大惊小
怪,因为扬州在近代史上沦落为僻居一隅的小城,不再像“大唐开天”
和“皇清康乾”的盛世那样得天下风气之先,故扬州人对于新鲜事物
常常难免少见多怪。二是以少报多,扬州在近代虽然落伍,在先前却
几度雄视天下,故常常不免做些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朱自清是老实人,
他一向反对“虚”。在另一篇《我是扬州人》里,他坦率地说过,“我
讨厌扬州人的小气和虚气”。他说,小是眼光如豆,虚是虚张声势。小
气无须举例,虚气例如扬州某要人坐包车在街上走,除拉车的以外,
还要带上四个人在车旁跑着推着。这种虚张声势的做法,除了可笑,
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虚张声势,也就是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近年读陈
白尘先生的回忆录《对人世的告别》,见他在《漂泊年年》一章里说到
他的一个扬州同学:
阎哲吾是扬州人,在同乡中被称为“扬州虚子”,又戏称他为
“阎折五”,意思说他的话不足信,要打一折五扣的。
后来在《剧影生涯》一章里,陈白尘又说:“这位阎哲吾是扬州
人,凡事张皇,南国同学们都叫他‘扬州虚子’。或者用他的名字开玩
笑,说听他的话要打一折五扣,信不得的。”作者在书中一再提到此
事,表明此事给他的印象很深。
“哲吾”这个名字正好谐音“折五”,
固属偶然。可因为是扬州人,大家便一起叫他“虚子”,便认为他的话要打一折五扣,其中恐怕也自
有必然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