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七巧板中的数学

如果谁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和边是不可通约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

——柏拉图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但有些时候我们的解题技巧却脱离了生活实际。以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为例,我在给孩子讲这个问题时,他不解地问道:“鸡头和兔头不一样,直接数一下有多少只鸡和兔子不就行了吗?”确实,生活中有谁会用“鸡兔同笼”的算法来算鸡和兔的数量呢?

不过,古往今来,人们在生活中发明了很多好玩的益智玩具,只要好好利用起来,也可以像“鸡兔同笼”问题一样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

DIY 七巧板

七巧板是儿童的益智玩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明清时期在民间广为流传。清《冷庐杂识》云:“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

几年前,昍突然想玩七巧板。可是家里没有,我们只能动手做一个。DIY 七巧板不是那么简单的任务,需要一点数学知识的帮助。

我们的任务是:如何用一张A4 纸裁剪出七巧板呢?孩子的反应是用直尺量,但这属于工程的做法。我附加了一个条件:只能用折叠和裁剪的方式,不能用直尺量(有点儿尺规作图的感觉)。虽然这个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有些复杂,但是他通过思考实践,可以让思维方式得到很好的锻炼,特别是理解数学的严谨性。下图是我们剪裁的基本步骤。

 

在裁剪过程中,难的是第4 步,即把一个等腰三角形沿着中位线折叠。孩子在尝试这一步的时候,出现了多次如下图所示的随意折叠,完全缺乏数学应有的严谨。

 

精确地折叠需要一定的诀窍。如下图所示的三角形,可以先标出BC 的中点D,然后将A 点和D 点重合进行折叠,或者先分别折叠出AB 和AC 的中点E、F,然后沿着EF 折叠。这一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蕴含着对几何数量关系的理解。

 

 

七巧板的形与数量关系

把纸折叠之后,涂上颜色,我们便得到了下图的七巧板。为了方便,我们用数字把每一块都编上号。

 

 

然后,引导孩子思考几个面积问题:

第①块是第③块的多少倍?

第④块是第③块的多少倍?

第④块和第⑥块哪个大?

第④块和第⑦块哪个大?

第⑥块和第⑦块哪个大?

第①块和第④块哪个大?

整个七巧板的正方形是第④块正方形的多少倍?

对于一个没有学过面积计算的孩子来说,他的反应是拿着两个图形去比对。如第2 个问题,孩子很容易将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因此得出第④块是第③块的2 倍这一结论。但对于第5 个问题,直接比较第⑥块和第⑦块两个图形就不再奏效。拿着两块着实比较了好一会儿,仍然无果。

偶然一个机会,他发现⑦可以由③和⑤拼成,而⑥同样也可以由③和⑤拼成,这就得出了第⑥块和第⑦块同样大的结论。这是一个转折点,以此为基础,他发现七巧板中的任何一块,都可以由若干个第③块(小的单元)组成,进而可以据此计算各块之间的数量关系。

好!到达后一题,整个正方形是第④块正方形的多少倍?按照上面的方法,将每一块都表示为若干个第③块的组合,就得到下面的推导:

① = ② = 4× ③

④ = ⑥ = ⑦ = 2× ③

⑤ = ③

因此, 整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6× ③, 而正方形④ 的面积为2× ③,从而大正方形的面积是第④个正方形的8 倍。

事实上,这一做法蕴含着可公度的原始思想,即把两个不同的图形用一个更小的图形来度量。

七巧板与次数学危机

至此,我们对七巧板面积问题的讨论基本结束。高年级学过有理数且善于观察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一个小正方形的8 倍,那么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边长的几倍呢?

类似这一看起来平常的问题,曾在公元前5 世纪的希腊引发了数学领域的巨震,并引发历史上次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的大数学家,缔造了一个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一体的神秘主义派别——毕达哥拉斯学派。由毕达哥拉斯提出的著名命题“万物皆数”是该学派的哲学基石:数的元素就是万物的元素,世界是由数组成的,世界上的一切没有不可以用数来表示的,数本身就是世界的秩序。而“一切数均可表示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派的数学信仰。

但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中的希伯索斯a 发现,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即若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

如果回到那个年代,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现在看来理所当然的结果在当时有多么石破天惊!事实上,如果现在的小学生善于思考,也会有这一发现。所以,不要小看生活中的数学,影响数学发展历史的契机或许就隐藏在其中。

证明正方形对角线与边长之比非有理数其实很简单,这是一道集反证法、互素和奇偶性于一体的绝佳练习题。假定对角线c 与边长a 之比c/a=p/q

为有理数(其中,p、q 互素),那么,根据勾股定理:

c2 = a2 a2 = 2a2,将c/a=p/q

代入后得:p2 = 2q2。由此可得p 为偶数,设

p = 2t(t 为自然数),则p2 = 4t2 = 2q2,可得q2 = 2t2,从而q 亦为偶数。

这与假设p、q 互素矛盾。

这一不可公度的发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领导人十分惶恐,他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于是极力封锁该真理的流传。

希伯索斯被迫流亡他乡,不幸的是,他在一条海船上遇到两个毕氏门徒,被他们残忍地杀害。

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类似,科学史上很多真理的发现常常充满悲剧色彩。希伯索斯的发现,次向人们揭示了有理数系的缺陷,证明了它不能同连续的无限直线等同看待,有理数并没有布满数轴上的点,在数轴上存在着不能用有理数表示的“孔隙”。“不可公度量”的发现与“芝诺悖论”一同被称为数学史上的次数学危机,对以后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人们从依靠直觉、经验而转向依靠证明,并且推动了几何学公理和逻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