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部分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理解孩子的叛逆行为

章前语:叛逆,其实是孩子在尝试着向外界发送信号,告诉父母或养育者,自己无法应对现在的状况,需要帮助。

孩子发出求救信号,父母及时准确地回应,这种互动构成了孩子的人生导航系统。这个系统是否能很好地运转,则取决于父母怎么去理解孩子的行为,怎么提升对管教的认知。

 

跟往常一样,这是每天的睡前故事时间。柔和的灯光下,3岁的悦悦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妈妈讲故事。妈妈读着书中的文字,时不时地抬头看看悦悦,画面十分温馨。这时,妈妈翻到了书中的一页,画面上的小女孩正在吃粉色冰激凌。

看到书上的冰激凌,悦悦突然跳起来:“妈妈,我要吃冰激凌!”她边喊边跳下沙发。

“悦悦,咱们明天吃好不好?家里没有冰激凌了。”妈妈解释道。

“不,我就要现在吃。”悦悦噘起小嘴说道。

“现在是晚上,冰激凌店都下班了。咱们明天吃好不好?”妈妈继续解释。

“不,我就要现在吃,就要现在吃。”悦悦一边说着一边哭了起来,看到妈妈没有行动,干脆躺地上哭了。

妈妈只好带着悦悦来到厨房,打开冰箱:“悦悦,你看,家里真的没有冰激凌了。我们明天吃好不好?明天妈妈一定给你买粉色的冰激凌。”

“不——”悦悦尖叫着,“我要冰激凌!我就要吃冰激凌!我要粉色冰激凌!现在就要吃!”

一旁的妈妈很无助。

 

 

我的孩子到叛逆期了吗?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以下状况:前一秒还温暖可人,下一秒就在地上撒泼打滚,任性、急躁、无法沟通、不可理喻……那么,恭喜你,你和上面那位妈妈一样,遇到了孩子的个叛逆期。不过,好消息是,这说明你的孩子开始进入身心飞速成长的时期。

跨过婴儿期的孩子,会经历三个不同的成长期:2-8岁的幼儿期,9-13岁的吞世代,14-18岁的青春期。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孩子会面临新的考验,产生不一样的困惑和焦虑。比如,刚刚步入幼儿期的孩子,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开始凸显,他们遇到的难题可能是想玩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玩具却被阻止,他们的脑子里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我想要对面小朋友的玩具,妈妈不让我拿?”。而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面临的问题可能就是“我喜欢班上一个女孩,要是告诉了父母,他们会不会反对我?”。

对于新的困惑和焦虑,理想状况下,如果父母提前了解孩子的每个阶段,给予认同和疏导,孩子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就不会出现与父母对抗的情形。当然,父母也不用做孩子的24小时侦探,时刻都去解答孩子的大小疑问。毕竟,我们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本领。他们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通过阅读、做游戏、听故事、走进大自然或者与朋友家人闲聊玩耍中获取一套自我答疑的调节机制。他们在自己和待探索的外部世界之间搭起一堵过滤墙,消化和吸收那些困扰他们的事物,逐渐提升抗压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对生活的认知。

然而,现实生活错综复杂,孩子很难应对全部变化,尤其是当外部世界压力过大,自己的调节机制不够用,而父母又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时,孩子就会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表现得无理取闹、不可理喻,用挑衅和对抗等看似叛逆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此时,孩子的这些行为其实是在尝试向外界发送信号,告诉父母或家人,自己遇到麻烦,需要帮助。这就像潜水艇在水中航行时有一个导航仪器,为了判断航向它们需要不断发送声波脉冲。这些脉冲遇到水下物体时会反弹,潜艇就能接到信号,避开岩石或者暗礁。对孩子来说,做出反抗行为,不断找茬、搞破坏,甚至撒泼打滚,就是在发送“声波脉冲”,期待得到父母的反馈,找到自己的航向。

有了这个认知后,父母和孩子在面对困惑才能有解决的基础。

 

安吉的妈妈说,安吉刚3岁的时候,变得特别不听话,总是无理取闹。她和先生尝试过耐心讲道理,试过惩罚,有时候也会大声吼叫孩子,但都毫无效果,安吉的行为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越来越糟糕。

后来,夫妻俩决定换一种方式来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开始试着理解孩子,不再把儿子的行为当成是故意捣乱,不听话,无理取闹,而是把儿子当做一个刚配了新零件的机器人,有新功能了但还不熟练,需要技术员帮帮他。这样去理解后,自己和先生的心态悄然发生了转变。遇到孩子的问题,自己和先生会先问自己:“这个机器人是不是零件哪里出问题了?又开始在发出各种怪声求救的吧?”这么想几秒钟,自己的情绪冷静了下来,对孩子不再急躁,也就越来越能看懂孩子各种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了。

夫妻俩的认知转变,让安吉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他觉得自己发出的信息父母好像收到了,而且情绪上得到了安慰,行为上也收敛了很多。虽然偶尔还会出现任性、无理取闹的情况,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些行为持续的时间和激烈的程度已经明显改善,甚至常常变得“不易察觉”。

 

父母认知的转变,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情感认同,得到认同的孩子,导航系统接受信号才能及时准确,叛逆行为自然就会减少。当然,有的孩子的确在故意挑战父母的底线,试图操控父母,但这更说明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因此,不论孩子是有意或是无意的,只要我们把孩子的急躁、发脾气等不良行为看作是一种求救信号,知道孩子当时出了问题,需要人帮助,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叛逆原因之一

既然孩子很无助,需要帮助,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父母,一定要无理取闹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解释了叛逆的个根源:孩子的大脑还没准备好!

   人的大脑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区域,一个是额叶,一个是杏仁体。额叶掌管着人的所有逻辑和心理功能,比如记忆、语言、智力等,而杏仁体则是大脑的情绪操控站,人的很多行为应激反应都来自于此。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完善都需要以健全的额叶作为基础。当孩子的大脑额叶还不够成熟时,很容易被杏仁体操控,做出在成人看起来不成熟的行为。

额叶的发育有它的阶段性,对孩子的各种能力和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越小的孩子额叶的发育是越不完善的,各种能力匹配不到位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在成人看来“不可理喻”的行为。同时,现在的孩子接触的很多东西充满新鲜感,有的玩具、动画片、游戏和孩子们的年龄不相称,甚至充满色情、暴力或者宣扬攻击性行为。一旦孩子们沉浸在这些信息中,额叶的活跃度会受到影响,操控情绪的大脑杏仁体占主导,根据各种变幻的信息反复发出指令,让孩子做出各种应激反应行为。而此时的额叶,因为不活跃,与额叶相关的各种能力也就无法发育成熟。一边是不断刺激杏仁体的应激反应行为,另一边是不断受影响的脑额叶发育进度,孩子的大脑根本应付不过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孩子在看完动画片,尤其是动画片有暴力或攻击性内容之后,会莫名发脾气或出现任性行为。

为了保证额叶有一个健全发育的环境和节奏,父母能做的是尽量当好孩子的守门员和哨兵,为他们尽量筛选掉不合适的事物,沉着冷静,理解孩子的对抗行为,减少外在压力对孩子内在自我的影响,为孩子营造一个友好的、有利于额叶完善的外围世界。

 

叛逆原因之二

外围世界就像潜水艇周边的水域,如果干扰太多,那潜水艇的导航系统应付不过来,出现迷航。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外部世界压力过大,内在自我发育和承受能力会受到干扰,内外容易出现一个失衡的状态,这是孩子出现各种对抗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根源。

想象跷跷板上的两个人A和B,当双方重量相等时,跷跷板是一个平衡状态;当A比B重一点时,B还能通过自己使点劲儿,跟A平衡一下跷跷板;但当A的重量性地超过B时,B再怎么使劲也是无法把另一端的A跷起来。这个原理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孩子的外在世界和内心自我。

当外部世界压力只是稍微超过了孩子的内心承受力,他可以通过阅读、玩游戏等内在调整机制应对外部世界。但当孩子的外部世界压力远远超过了内在自我承受力时,孩子内心就会失去平衡力。内外失衡的孩子,如果还得不到父母或养育者的理解和指引,变得手足无措,无理取闹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可以用一张箭头图来表示孩子的这种失衡。从里指向外的箭头和灰色部分代表孩子的内心世界,其中有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对外在事物的反应,从外指向里的箭头表示外部世界带给孩子的压力。对孩子而言,所有外来事物,都可能成为一根指向内心的箭头。比如日常的出行、每天的课程作业、去幼儿园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好吃的巧克力而自己没有等等,都可能成为作用于孩子内心的外在压力。这些压力就像从外指向里的箭头,不断地与孩子的内在世界发生作用。随着成长的推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加强、完善,收获自信、自尊和智慧,这些形成了内心的力量,去应对外在的压力。当外在压力与内心世界的力量和强度对等时,内在自我就会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可以在动态的平衡中形成一层像蚕茧一样的保护壳,轻柔而坚韧。

保护壳使得孩子的内心和外在世界相互独立。当两种力量达到平衡,孩子既可以透过保护层,感受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结;也可以藏身茧内,享受不被干扰的缓冲和成长。充满弹性的生活让孩子更为灵活,也在蚕茧内滋养了独特的内心世界。然而,当内在与外在的相互作用不再对等,失衡出现,蚕茧就会破裂。当外界压力持续性增大,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时,他们就会彻底失去保护力,出现对抗行为。

 

10岁的小宁,近总是冲父母发脾气,动不动就不高兴,父母问他怎么回事,他总是回答:“你们别来烦我。”与此相伴随的是,这几次月考名次下降。父母试图跟小宁分析分析,但小宁完全拒绝交流。万般无奈的父母只好带着小宁去找咨询师。

谁知,在咨询室里,小宁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用沙发上的毛毯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两眼瞪着天花板。

咨询师示意父母出去,然而小宁还是沉默不语。

他们就这样面对面坐着。突然,小宁生气地说:

“唉,我真倒霉!今天上学迟到了,其实我是故意的,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挨了一顿训!”

“你为什么要故意迟到?不想去学校上学吗?”咨询师问道。

“是啊。学校那么多没完没了的课程和考试,已经很累了。回到家还得写作业,有时周末还有家教、课外辅导班,我真的快累死了!”

“那你是想通过故意迟到来抗议吗?”

“算是吧。”

“但其实你只是希望他们能看到你已经很累了,理解一下你,并不是故意迟到,发脾气,对吗?”咨询师接着问道。

这个高高瘦瘦的大男孩顿时掉下了眼泪,“是的,”他回答,“我真的没想捣乱,我只是想表示下我太累了。发脾气的原因是他们总是不听我说,那些学业都已经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他们连一句理解的话都没有。您说我能不做点什么表示下吗?”

课业的重负、父母的不理解,都是外部强加给小宁的压力,他本身已无法应对,而父母又不理解他的行为,所以他只能表现得越来越叛逆。

 

当孩子面对难以负荷的压力时,他不会将压力抽象化或是概念化,而是表现出叛逆、对抗等行为。所以,当孩子乱发脾气时,作为父母,要想一想孩子可能面对的压力,试着问问这些压力是什么。不要把孩子的对抗、反常当作淘气,而是作为接受他们求救的一个信号。对孩子而言,保持平衡状态,才能拥有足够的内在力量迎接外来的挑战,而只有外在压力与内部能力对等时,才能在内在情绪与外在世界之间建立平衡。这是孩子在适应逆境,也是在培养情绪韧性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父母或养育者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简单的制止和责骂。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发号施令,那么父母将成为孩子的另外一种压力来源,而这种压力将终压垮孩子。

因此,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司机和调度站,理解永远是解决叛逆问题的步。对于这些成长中的灵魂,我们既是亲近的人,也是他们的直接对抗对象,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把握是父母需要不断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