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一、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自言,十有五而志于学,即是有志学此道。三十而立,即能立身此道。又言四十而不惑,即是于此道不复有所惑。世事之是非得失,吾身之出处进退,声名愈闻,则交涉愈广,情况愈复杂,而关系亦愈大;在孔子则是见道愈明,而守道愈笃,故不汲汲于求出仕也。

 

二、荷蓧丈人

今丈人只认勤四体、分五谷为人生正道,尚知当有父子,而不知同时仍当有君臣。此丈人或亦抱亡国之痛,有难言之隐,故孔子谓之曰隐者。孔子尝欲居九夷,又曰“乘桴浮于海”,是孔子非不同情隐者。然世事终须有人担当,不得人人皆隐。

 

 

三、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畏华氏之逼而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于颜氏。颜氏女徵在从父命为婚,梁纥老而徵在少,时人谓之野合。

 

四、孔子少孤不知父墓

孔子父叔梁纥葬于防,其时孔子年幼,纵或携之送葬,宜乎不知葬处。又古人不墓祭,岁时仅在家祭神主,不特赴墓地。又古人坟墓不封、不树,不堆土、不种树,无可辨认。孔氏乃士族,家微,更应如此。故孔子当仅知父墓在防,而不知其确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