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封神演义》这部书不太突出“主人公”的概念,但按传统评书的说法, 这部书贯穿始终的人物,或者说“书胆”,自然是姜子牙。

姜子牙的生平,散见于先秦的各种史料中。排列组合一下,大概是这 样的:

他姓姜,名尚,出生在东海之滨。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 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他的字是“牙”,只有 一个字。古人的字多是两个字,但是春秋战国时期或者更早,古人的字有 时候可以写成一个字。比如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冉求, 姓冉名求,字子有。但是,称呼他的字时, 往往只称呼单字:“颜渊” “冉有”。所以 姜子牙也应该叫“姜牙”,“子”没有什 么特殊含义。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 他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 开过酒店卖过酒,在棘津当过“迎客之 舍人”,大概是店小二或者旅馆服务员 之类的工作。后来他离开了棘津,来到 西岐,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垂钓。

正好遇到周文王姬昌出来打猎,周文王和他一谈,认为他是个奇才,就说:“我 先君太公曾说:'将来有位圣人会来到此地,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 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于是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 而归。而周的大臣南宫适、散宜生,都拜他为老师。从这时起,姜子牙就 和周文王“阴谋”推翻商政权:

 

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也就是说,姜子牙从一登上历史舞台,就是一位谋略家的身份。而后 世流传的《六韬》等作品,或者托名他所作,或者真的和他有点关系。

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即位,尊称姜子牙为“师尚父”,并和他一起来到 盟津,各国诸侯不召自来的有八百家。武王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就班师而还。

又过了两年,纣王越发不得人心。姜子牙见时机成熟,就建议大举伐纣。 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周军到达商都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各诸侯云 集响应,纣王也集结70万兵马赶到牧野。姜子牙亲自冲锋陷阵,《诗经•大 明》赞他: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骤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通“亮”辅佐)彼武王,肆伐大商!

 

这段颂辞记录了姜子牙英武勃发的样子。而“鹰扬”这个词也源于此。 武王灭商之后,封姜子牙于齐。他在齐国“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 便鱼盐之利”,是一个十足的实干家。

关于姜子牙在商朝的朝歌、棘津过的那些日子,有人说他是怀才不遇,但也有人说他实际上早就和周政权有联络,是在当周的间谍。《孙子兵法》 里有一篇《用间》,讲使用间谍的办法,其中有这么几句话: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就是说商朝的开国功臣伊尹是一个大间谍,周朝的开国元勋姜子牙也 是一个间谍。伊尹当间谍是跑到夏朝去收集情报,而姜子牙则是潜伏在商 朝。姜子牙怎么当间谍呢?史书记载,他在朝歌杀过牛,还在孟津卖过酒。 孟津是一个战略要地,武王伐纣的必经之处。姜子牙别的地方不去,非得 到这两个地方杀牛卖酒?而他弃商归周,是不是因为被发现了,情报工作 没法做了呢?这就是历史的谜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