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扛船赶路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了它,我才能走到您这儿来。”

于是,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了船赶路吧!”“什么,扛了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原来,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材料选自《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19年第5期秦凤岗《扛船赶路》

 

主编总结:在人生的征途上,如果一个人老是扛着包袱赶路,那他永远也不能轻松前行,甚至很难到达目的地;反之,如若放下包袱,轻装上路,才有可能走得更远,到达胜利的彼岸。

适用范围:口语表达、日常交际、演讲素材

关键词:负重前行、轻装上阵、学会放下

2.不要成为一颗咸龙眼

林清玄出生在农村,父母没有什么文化,父亲希望他当个踏踏实实的农民,可是林清玄喜欢胡思乱想,下地干活时也不用心,挨了父亲很多骂。在林清玄成长的过程中,母亲是支持他写东西的人。

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她非常有智慧,在教育林清玄方面,喜欢用些身边实实在在的事例讲道理。他们家有个粪坑,边上长着一棵龙眼树,树干粗大,枝叶茂盛,结的龙眼也很大。可是奇怪的是,龙眼剥开来后味道是咸的。这让林清玄想不通,同时又觉得很有意思。母亲解释道:“因为粪坑靠得太近,污染了树。‘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树是这样的,人也是如此,你长在什么地方,你就会受到什么影响。所以你从小要养成好习惯,要阅读好的书,这样你才会长出甜美的果实;如果你阅读的是不好的书,或者是让你痛苦、堕落的书,那你后就变成一颗咸龙眼。”林清玄在母亲的随机教育中渐渐地懂得了不少道理。

后来在写作时,母亲经常看到林清玄写的东西,虽然很丰富,但不少是辛酸的,让人看后心情不好,便又觉得林清玄应该多写正面的、积极的,于是对他说:“人的生命中重要的东西是要滋润心灵,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境界,要把快乐、阳光跟有缘人一起分享。写东西一定要写幸福快乐的事情,让别人跟你一起幸福快乐。”

林清玄有时不明白,会问:“为什么?”母亲就解释说:“辛酸的少写点,别人来看你的文章,那么痛苦、那么辛酸,读完了就走到窗边想跳下去,那你当一个作家有什么意义?辛酸的事情你用棉被盖住哭下就好了。别人来看你的文章,是希望在你的文章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开心,得到人生的希望。”

就这样,林清玄渐渐地开窍了,后来写的文章很阳光,很正面,被称为“心灵导师”,出版了一百多部著作,得过无数文学奖。

——材料选自《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19年第5期苗向东《“不要成为一颗咸龙眼”》

 

主编总结:无论是写作,还是其他职业,我们都要努力为别人带来帮助和希望,通过给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适用范围:演讲素材、日常交际、作文素材

关键词:远大理想、正能量、人生意义

3.你穿红袜子很好看

加夫列尔·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被誉为20世纪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从小就是一个“故事大王”。马尔克斯很享受讲故事的感觉,从他嘴里描绘出来的是一个充满幽灵的奇异世界,这些深深地吸引住了同学们。

一天早上,因为起得太晚,马尔克斯匆忙之中错穿了外祖母的一双红袜子,直到走进校园,察觉到同学异样的目光,他才发现袜子的问题。马尔克斯一脸尴尬地问同桌:“我穿这双红袜子是不是特别丑?”“嗯……”同桌应了一下,却又立刻摇头说,“不。虽然这是一双女式袜子,但……但是,反而被你穿出了一种洒脱的感觉。”马尔克斯当即忍不住笑了——他也太会说谎了吧?可是没想到,这位同学的话引来了其他同学的附和。

一个多月后,几乎全校的学生都喜欢上了听马尔克斯讲故事。当马尔克斯又一次不小心错穿了外祖母的红袜子时,走在校园里竟不再有异样的目光,甚至有很多人夸马尔克斯穿红袜子一点都不好笑,反而很好看。“也许我真的适合穿红袜子呢!”听到大家都这样说,马尔克斯暗自得意起来。

后来,马尔克斯干脆每天都穿着红袜子,而且他越来越觉得这样很好看。直到新学期开学,刚入学的新生看到穿红袜子的马尔克斯,当面指指点点并大声嘲笑时,马尔克斯难堪地藏了起来,并恍然大悟:原来同学们一直在撒谎,只是自己后来已经分辨不出来了。

“你越是拥有权力,就越难以知道谁在对你撒谎,而谁没有撒谎。我只是拥有了讲故事这么一个小小的权力,就分不清真相和谎言,傻傻地穿着红袜子招摇过市。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引以为戒呀!”马尔克斯后来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材料选自《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18年第7期张俊彦《你穿红袜子很好看》

 

主编总结:任何人都喜欢赞美和称赞,却很少去考虑背后的原因。当你拥有一定的权力,前来祝贺的人络绎不绝;但是一无所有时,他们也会悄然离开。

适用范围:口语表达、日常交际、作文素材

关键词:趋炎附势、盲目崇拜、自我满足

4.次吃龙虾都很狼狈

一次,有位老朋友从纽约来波士顿看望刘轩。刘轩带他参观当地的名胜,到了中午用餐的时间,两人走进了一家有名的海鲜餐厅。

这家餐厅的红烧龙虾有特色,刘轩点了一盘龙虾,然后问朋友喜欢什么,朋友说:“我也点龙虾吧。”龙虾上来后,刘轩发现朋友有点不自在,看着盘子,却迟迟不动手。刘轩的心中起了疑惑:他是不是不习惯吃龙虾?是不是不好意思拒绝我的好意,才跟着点了龙虾呢?难道他怕把手弄脏?

刘轩没有直接问朋友,而是先分享了自己次吃龙虾的故事。“哎呀!”刘轩说,“当时特别狼狈!我次吃龙虾根本就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弄得满身都是油。我把中间那些绿色的膏吃了,那两个大钳子居然被放过,后来又想用叉子把龙虾的肉钩出来,结果整块肉飞出来,掉到了地上,餐厅的人哄堂大笑。”

朋友听完,哈哈大笑:“不瞒你说,其实我这也是次吃龙虾,没想到你当初和我现在一样狼狈。”

原来,真的是因为刘轩的推荐,朋友不好意思拒绝才点的龙虾,但又怕自己出丑,所以迟迟没有动手。当刘轩分享完自己次吃龙虾的经历,他彻底放下了包袱,在餐桌上无拘无束地大快朵颐。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怕出糗的心理,生怕自己的不当行为引起别人的笑话。这时候,如果有人站出来主动分享当初自己也有同样的狼狈,就能让对方更快地卸下心理防御,从而化解尴尬,彼此相悦。

——材料选自惊鸿一瞥《次吃龙虾都很狼狈》

 

主编总结:与人交往时,关注到别人的处境和需要,及时地送上一句解围和温暖的话,既帮助了别人,也为自己营造了良好的形象。

适用范围:口语素材、日常交际、作文素材

关键词: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调解尴尬

5.刘墉不问友人借书

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官员叫刘墉。少年时,刘墉除了博览群书,还特别喜好书法,时常四处拜谒书法大家真迹,仔细观察、领会,研究琢磨,然后下笔临帖。久而久之,因为善学前贤而又富有创造性,他的书法作品师古而不拘泥,体丰骨劲,别具面目。

某日,一友人告诉刘墉,自己偶尔在李渊处得见一幅钟繇的小楷手卷,颇具风骨,建议他借来观赏、临摹。刘墉和李渊二人是好友,他们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关系很密切。不料,刘墉思虑片刻后说:“罢了,有机会再欣赏不迟。”友人甚是意外,对于书法真迹,刘墉一向求贤若渴,为何此次如此矜持呢?刘墉摆摆手说:“好书之人皆爱书,李渊尤甚。他的书从来不曾外借,何况如此珍贵的书画呢?”

友人不解地说:“不借予别人尚可理解,我们是好友,交情深厚,焉能不借?”“这正是我不问他借书的原因。”刘墉笑着说,“我知道李渊嗜书如命,如果他借给我,势必心疼至极;如果不借,恐被人诟病,指责他重物轻友。所以身为好友,我不能提出这个请求,否则岂不是将他置于两难之地吗?”友人点头称“是”,却仍有疑惑:“这其实也是考验他的一个机会呀!”刘墉摇头道:“对朋友的了解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友情,而不能用来考验,这不符合朋友相处之道。”友人听后忍不住拍手,直叹刘墉豁达、大度、周到。

确实,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了解对方的优点和缺点。而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发扬对方的优点,避免他的缺点,而不是反过来用他的缺点来考验他,这样就失去了友情的意义,伤害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而且在考验下的任何关系也都不会长久。

——材料选自《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18年第10期张君燕《刘墉不问友人借书》

 

主编总结:朋友相处重在相互尊重,千万勿强人所难。多一些理解,多体谅朋友的难处,这样才能让友谊长存,人缘也会更好。

适用范围:口语表达、日常交际、演讲素材

关键词:强人所难、换位思考、互相尊重

6.郁达夫的“公共棉衣”

1923年,郁达夫到北京大学任统计学讲师时,徐志摩正在松坡图书馆帮助馆长处理英文信件,二人常有往来。当时,徐志摩有稳定的收入,生活比较宽裕。郁达夫因刚到北京,日子过得很苦,冬天时连御寒的棉衣都买不起。

有一回,徐志摩的一帮朋友要见郁达夫。徐志摩怕郁达夫在朋友面前显得寒碜,就提前买了一件棉衣,送给郁达夫,叮嘱他朋友来访时一定要穿上。

这天,徐志摩和朋友们来见郁达夫。敲了好一阵子,郁达夫才开门。朋友们一看,只见郁达夫上身穿着一件单薄的衬衫,下面是一条短裤。徐志摩见状,赶紧将郁达夫拉到一边问:“我送你的棉衣呢?”郁达夫挠挠头说:“昨天我的一位学生要回老家东北,没有冬衣,我就把棉鞋和棉衣借他了。”徐志摩哭笑不得:“你穿成这样,让我的朋友们怎么想?”郁达夫搓了搓手道:“你解释解释呗。”

徐志摩的朋友们原以为郁达夫故意穿成这样的,正准备集体向他开炮。经徐志摩一解释,大家转怒为敬佩,纷纷向郁达夫伸出大拇指。

这以后,徐志摩特别留意郁达夫的穿着。结果,一个冬天,他始终没见郁达夫穿过他送的那件棉衣。

一天,徐志摩专门问起这件事:“那个学生还没有将棉衣还给你吗?”郁达夫答道:“我没有棉衣过冬的学生太多,你送我的那件他们轮流穿,所以就成了‘公共棉衣’啦。”

在困难的境遇里,郁达夫还想着比自己更困难的学生们,这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爱与帮助,升华为人性里至诚至美的崇高与慈悲。

——材料选自郝金红《郁达夫的“公共棉衣”》

 

主编总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能帮助他人;但一旦身处困境,很多人往往自顾不暇。如果仍能秉持善心,尽能力帮助别人,更显人性的珍贵。

适用范围:口语素材、日常交际、演讲素材

关键词:人性本善、雪中送炭、品质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