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石头剪子布游戏
“一物降一物” 属于朴素认识论, 也是医学还处于蒙昧阶段寻找治疗药物的思路之一。 传说以橄榄木作桨拨水,“鱼皆浮出”,可见“ 物有相畏如此”, 于是食河鲀鱼中毒, 以此木“ 煮汁服之必解”。
古人谈“蛊” 色变, 蛊病由“蛊虫” 引起, 如果知道致病的蛊虫, 便可寻找更厉害的蛊虫加以对付。 于是“蛇蛊用蜈蚣蛊虫,蜈蚣蛊用虾蟆蛊虫, 虾蟆蛊病复用蛇蛊虫”, 原理简单直白:“是互相能伏者, 可取治之。” 蛇蛊、 虾蟆蛊与蜈蚣蛊三者的相克关系已经形成闭环, 足够玩一场石头剪子布游戏。石头剪子布游戏当然与蛊毒无关, 检《易林》 云:“李耳彙 [1]鹊, 更相恐怯, 偃尔以腹, 不能距格。” 李耳即是虎, 彙即刺猬,鹊则是喜鹊一类。《广雅疏义》 解释说:“彙与虎、 鹊三物相遇, 如蛇与吴公、 虾蟆之互相制然, 故更相恐怯也。” 白话言之, 则刺猬、老虎、 喜鹊三者, 就跟前面提到的蛇蛊、 虾蟆蛊、 蜈蚣蛊一样, 依次制服。 从三者“更相恐怯” 来看, 似乎真有点石头剪子布的影子。《尔雅· 释兽》“ 彙, 毛刺”, 郭璞注:“ 今猬, 状似鼠。” 此即 猬 科 动 物 普 通 刺 猬 Erinaceus amurensis、 短 刺 猬 Hemichianus dauricus 之类。《神农本草经》 载有“猬皮”, 陶弘景注释说:

田野中时有此兽,人犯近,便藏头足,毛刺人,不可得捉。能跳入虎耳中,而见鹊便自仰腹受啄,物有相制,不可思议尔。
虎食鹊显而易见, 鹊降服猬, 猬克制虎, 则需要加以解释。《易林》已有“虎饥欲食, 见猬而伏”之说,《广雅· 释虫》 将刺猬称为“虎王”,也是这个意思。 或许因老虎别名“李耳”, 后人遂脑补出刺猬可以通过“跳入虎耳中” 来制造伤害, 不仅陶弘景这样说,《酉阳杂俎》也云:“猬见虎, 则跳入虎耳。” 当然也有不同意见,《新修本草》 说:“虎耳不受鸡卵, 且去地三尺, 猬何能跳之而入。” 后来方以智《物理小识》 又记载另一种观点:“猬入虎口, 刺破其阳而出。” 这就比较厉害了。
刺猬怕鹊的说法更为普遍,《史记· 龟策列传》“猬辱于鹊”,集解云:“郭璞曰: 猬能制虎, 见鹊仰地。《淮南万毕》 曰: 鹊令猬反腹者, 猬憎其意而心恶之也。” 对于刺猬为何“见鹊便自仰腹受啄”, 亦有不同意见。《淮南子· 说山训》 云:“鹊矢中猬。” 言下之意是, 鹊的粪便能令刺猬动弹不得。《新修本草》 则解释说:“或恶鹊声, 故反腹令啄, 欲掩取之, 犹蚌鹬尔。” 意思是说, 刺猬讨厌鸦鹊的鸣叫, 于是仰躺在地上装死, 打算趁机掩杀, 却弄出鹬蚌相争的结局。
这些与生物学常识违背的说法, 恐怕也不是古人观察所得,更像是既成事实之后的圆谎式解释。 其实在更早的版本中, 相畏链要长得多。《说苑· 辨物》 引师旷对晋平公语:“鹊食猬, 猬食鵔鸃, 鵔鸃食豹, 豹食驳, 驳食虎。”略去鵔鸃、 豹、 驳三者, 而以猬与虎衔接, 鹊、 猬、 虎即形成石头剪子布关系。 说不定《易林》“李耳彙鹊, 更相恐怯”, 就是早石头剪子布游戏的文案, 剪子代表鹊, 布代表仰腹受啄的刺猬, 石头则是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