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秦始皇陵地宫到目前为止,仍没有打开,不是挖掘不开,而是挖掘开后,里面的宝藏无法保存,所以秦始皇陵地宫对于人们来说,仍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到目前为止,以现有的技术来说,人们也无法用科学仪器测量出秦始皇陵地宫的形制及内部布局,所以在秦始皇陵地宫中埋藏有富可敌国的宝藏的传说的引诱下,不知有多少人对秦始皇陵地宫进行了猜测。秦始皇陵地宫是什么样的布局?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防盗机关有多少?地宫挖了多深、多长、多宽?秦始皇的棺椁是铜棺、石棺,还是木棺椁?他的尸骨是否如传说中那样完好无损、栩栩如生?……这许多的疑问一直悬在人们心里,困扰着对秦始皇陵感兴趣的专家、学者与研究人员。虽然现在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可是对于秦始皇陵的种种谜团,仍有许多无法解释,人们也只能根据目前发掘出来的文物、资料,以及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献,对秦始皇陵做一初步的猜想,对因秦始皇陵而产生的种种疑问做一浅显的猜测。

  谜团一:秦始皇陵地宫到底有多深?

  秦始皇陵地宫在秦汉时期,便已被人们认为是规模的地宫。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它“穿三泉”,《汉旧仪》也说它“已深已极”。虽然他们都说秦始皇陵地宫很深,可是有多深呢?他们并没有给出准确的数字,所以今天人们仍需要探索秦始皇陵地宫到底有多深。

  对于秦始皇陵地宫的深度,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曾探索过。他通过运用当时所有的高科技仪器,对秦始皇陵地宫进行了勘测,不过,他也没有得到准确的数字,而是得到一个大概范围,即秦始皇陵地宫深度500米至1500米。

  丁肇中先生的这个猜测,在今天已经被完全否定了,因为如果秦始皇陵地宫在1000米以下,那么,它的地理位置将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侧渭河之间的落差。这样,地宫里的水就很难排出去,很容易造成渭河水倒灌地宫的危险。

  不过,虽然丁肇中先生的这一猜测与事实可能悬殊太大,但是他却为人们开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地宫的先河,使人们探索秦始皇陵地宫又多了一种手段。

  对于秦始皇陵地宫的深度,不止丁肇中先生一人有过探索,国内外文物考古学界、地质学界的专家学者们也对此做过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考古学家的钻探资料显示,秦陵地宫实际上并没有传说中人们想象的那么深,它的实际深度应该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的深度接近,即从地宫坑口至底部平均大约有26米深,如果加上封土没有改变时的距离,深的地方大概也就有37米。

  虽然这个数据是各专家学者根据钻探资料与相关文献猜测出来的,应该不会有太大的误差,可是秦始皇陵地宫毕竟并没有打开,所以这个猜测目前也只能是有可能的猜测,事实究竟如何,只能等待秦始皇陵地宫重见天日的那一天了。

  谜团二:地宫有几道门?

  说起探测地宫中的门,不禁让人想到在2002年9月17日,考古学家用机秦量器人探索金字塔的尝试,将它从道石门洞口放进去之后,却没想到它又被

  一道石门阻止了。这也使得考古学家探索金字塔的工程只能搁浅了。因为金字塔里并不是只有这一道门。自然,在秦始皇陵地宫里,如果有门,也不会只有一道,那么它里面到底有多少道门呢?

  对于地宫门有几道的问题,司马迁在《史记》里也有记载,只是当时学者们并未注意到罢了。《史记》中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史记》中所写的意思是,秦始皇的棺椁和随葬品全部放在中门以内,然而“闭中羡,下外羡门”,使工匠“无复出者”,既保守了秦始皇陵的秘密,又成了秦始皇的陪葬品。既然《史记》中提到了中羡门、外羡门,自然也会有内羡门了,这么看来,秦始皇陵地宫中应该有三道门才是。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中羡门,用了一个“闭”字,而对外羡门,用了一个“下”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秦始皇陵地宫中的中羡门应该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而外羡门应该是由上向下放置的石门,它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无法再次开启。至于内羡门,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记载,人们猜测,它可能与中羡门一样,是一个活动门。

  谜团三:“上具天文”是什么意思?

  对于秦始皇陵地宫,司马迁在《史记》中还写过这样一句话:“上具天文,下具地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对此曾做过猜测,他说:“‘上具天文,下具地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留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夏鼐先生的这一猜测是否正确呢?之前可能人们还有很大的猜疑,可是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中的发现,为夏鼐先生的这一猜测做了证明。据说,在发掘西安交大汉墓时,考古专家们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舆”的壁画。在地宫上部画的是日、月、星象,而下部画的是代表山川的图案。人们据此推测,秦始皇陵地宫的上部应该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而在地宫下部,填充了大量水银,以代表山川地舆。这种绘制,象征着天、地均在秦始皇陵内,秦始皇死后,仍然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舆”,统治地下的一切。这也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的“上具天文,下具地舆”那句话可能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