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译者后记:
2020年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自民党总部召开的干部会议上表示因为疾病缘故,计划辞去首相职务。随着安倍辞职的消息传开后,当日日本股市现大幅下挫,日经指数一度下跌超600点。
2006、2012年,安倍两次当选日本首相,两次首相任期超过2800天,创下了新的记录,这在首相更替频繁的日本政坛有点“另类”。
关于日本首相何以频繁更换,一种解释是从日本的政治体制上寻找原因。根据“五五年体制”,日本国会众议院拥有超过半数席位的党派获得单独组阁的权力。这种制度安排确实为日本政界潜在的不稳定提供了土壤,但是,它无法解释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何以获得长达五年的任期,而他后面的继任者——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鸠山由纪夫、营直人、野田佳彦,都只拥有相当短的任期,它更难以解释首相安倍的长跨度任期。
小泉和安倍都处在相同的政治制度中。因此,可以说,日本首相的频繁更替还是要从政治体制以外寻找原因,如经济方面的因素。而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长达三十年的“大停滞”与萧条期中,有谁会不关心经济呢?因此,谁能带领日本走出,甚至只是暂时地走出“大停滞”的泥淖,谁就可能获得较长的任期,小泉如此,安倍也是如此。从这一点大致可以验证,安倍晋三2012年上台后推出的“安倍经济学”或是成功的,尽管它有很多的不足,一些承诺也没有完全兑现。
“安倍经济学”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够取得一定成功?为什么它在日本经历了如此长时间的停滞后方得以推出?在这一时期,日本国内的经济观念、政策理念又经历了怎样的博弈?安倍卸任后,其在经济领域会有哪些遗产?“安倍经济学”继续得到推行的可能性有多大?上述这些问题,读者在若田部昌澄教授的这本《大停滞与安倍经济学》中可找到答案,至少可以找到通向答案的线索。
本书由李枢川、李承怡、孙倩合作翻译。李枢川翻译了章、第二章、第三章,并统校了全稿;李承怡、孙倩翻译了全书剩余部分,并制作了中英文对照表和三个附录。译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翻译和出版离不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王焰社长和各位编辑们的大力支持,在他们的支持下,本书才得以与中国读者见面。在此,译者对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