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中国社会蕴藏的优秀制度基因,是我们可以避免社会固化的底气所在。

在被誉为能“读懂特朗普为什么能赢”的回忆录《乡下人的悲歌》中,作者J.D. 万斯以亲身经历讲述了生活在“铁锈地带”的美国爱尔兰裔白人,在遭遇产业空心化之后,整体陷入贫穷、酗酒、暴力、药物滥用、吸毒、辍学、精神沦丧、阶层固化的悲剧循环中的故事。美国梦曾经是美国人民的骄傲,亦是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追寻的榜样,但是,正如《乡下人的悲歌》所言,美国出了问题。一叶知秋,普通美国人的美国梦之兴衰,对我们有何启示?如果说,是新教伦理和奋斗精神支撑了美国梦,又是哪些制度机制支持几代中国人积极向上的?换言之,是哪些因素在促进中国社会的正常流动?

我们认为,至少有几个因素起到关键作用。

一是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价值的社会,由此导致了高储蓄率、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较高等一系列经济社会现象,而这恰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我国虽然建立了养老保障体系,但家庭养老仍然是中国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今天,家庭为本的价值观受到人口形势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夯实家庭制度的基础,将直接影响到中国人的未来。

二是保护性的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客观上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近年来性质发生根本转变。简单来说,它从服务于城市汲取农村人、财、物的体制设计转变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制度体系。对于多数国人而言,进城务工、定居和受教育等城市化进程, 仍然是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但是, 就目前的趋势而言,返乡创业或留守农村,亦不失为实现美好生活的另一种选择。正在实施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对进一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发挥乡村社会对美好生活的保护性作用有重要意义。乡村虽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它确有实现美好生活的独特价值。

三是完整而多元的经济体系。中国是全世界工业体系为完备的国家之一,这是我们可以保持经济独立自主发展的基础,亦是人们可以有多种就业渠道的前提。更重要的是,中国仍然保留了多元经济形态,这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仅仅是在农业生产领域,我国既有完全面向市场的机械化大生产的规模农业,又有或面向市场、或自给自足,抑或二者兼有的小农经济。多元的经济形态,为不同群体提供了诸多选择。尤为重要的是,多元经济形态恰恰是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保护性城乡二元结构等相结合的,他们共同构筑了富有弹性的社会流动体系。

当前,中国城市化率已经接近60%,按照过去相当一段时间的城市化速度,我国将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达到75%的高城市化率。这意味着,依托于城市化的大规模向上流动将变得缓慢,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实在感可能会减弱。届时,创造一种更为稳妥积极的社会机制,让国人既有条件又有动力去追求美好生活,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我们认为,中国社会蕴藏的优秀制度基因,是我们可以避免社会固化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