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民贵君轻

无论是将民与天并列,还是主张民为神主,都说明西周以后开明的思想家们已经有了重民的思想。当时普遍的观念还是天与神有崇高的地位,风俗是畏天敬神的。天、神的地位都在统治者天子之上,如果民与天、神并列,那么很显然,民的地位应该在天子之上。这是很容易推导出来的。但是,这种思想到战国时代才由儒学大师、儒家亚圣孟子概括出来。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尊贵,国家其次,国君排在后。这就是著名的民贵君轻思想。为什么民比君还高贵呢?孟子作了这样的比较:一个人得到天子的赏识,可以当诸侯;得到诸侯的赏识,可以当大夫;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够当天子。用后来的史事作注解,就更容易理解。例如,李斯本事很大,受到秦始皇的赏识,当了丞相,本事再大,也当不了天子。刘邦没有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当不了丞相,却由于受到人民的拥护,当上了天子。由此可见,民是贵的。因此,得到人民,也就得到天下;失去人民,也就失去天下。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群雄并争的时代,各个诸侯国都试图用武力消灭他国、统一天下,此时的统治集团和思想家们对于民众力量的认识也深刻。当时诸侯国的执政者还有意识地利用民众的力量来取得战争的胜利。

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求救,当时秦国内部有两派意见:一派反对支援,一派主张支援。主张支援的子桑说:“重施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携而讨焉,无众必败。”(《左传·僖公十三年》)子桑的意思是,利用救灾的机会拉拢晋国民众的心,以后在与晋国的战争中就容易取胜。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向晋国求救,但是晋国却拒绝支援。又过了一年,秦国与晋国发生战争,结果,秦国由于得到民心,理直气壮,大败晋国的军队,并且俘虏了晋惠公。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的向背是关键,它决定天下大势。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心中没有群众,对群众安危冷暖漠不关心,说话办事惹人争议。近年来,以“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为代表的“雷人雷语”不断曝光,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响。比如,2010年5月,某市环保局一位局长的目标责任制奖与职工相差3倍,有的同志认为不公平,向纪检部门反映,该局长在全局大会上发泄说:“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2010年12月,某市交警中队一位副中队长到体育场执勤,与现场的一名司机理论时说:“我是为领导服务的,是领导重要还是你们这些人重要?!”这些话虽然可能是个别干部情急之下脱口而出,但也的确与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群众观念淡薄不无关系。

当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冲突易发多发。比如,征地拆迁,在一些地方已酿成暴力事件;国企改制,出现了一些损害职工群众利益的情况;食品安全,出现了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明胶、甲醛、三聚氰胺等超标的情况,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前些年贵州瓮安、云南孟连、甘肃陇南等地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不仅心里没有装着群众,而且直接侵犯群众利益,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因而群众不高兴、不满意、不答应。孟连县委书记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说到底,还是我们的群众工作出了严重问题,群众关注的利益诉求,没有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好。出了这么多问题,从感情上讲,应该是我们欠下群众的。”对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引以为戒,牢牢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