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马克思以哲学方式关注现实及其深远影响

马克思在直面现实、直面现实的人、直面实践、直面问题中终结旧哲学,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一门关注“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哲学。

(一)以哲学方式把握现实:把抽象的纯粹“思辨哲学”改造成为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

如前所述,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从根本上说是以哲学方式面向现实人的生活世界和实践发展过程的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是关注现实人的生活世界,关注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

传统西方哲学脱离现实生活世界来理解人,“人”要么湮没于天国,要么依附于自然,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只能产生抽象的人本主义,不可能真正实现对人的尊重。与此不同,马克思的哲学研究不是从“天国降到人间”,而是从“人间升到天国”。由此,马克思的哲学注目于现实人的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呼声,这一呼声在当代引起激烈的回响。在马克思之后,胡塞尔、维特根斯坦、卢卡奇等哲学家均发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声音。

随着哲学理性定位的下移,哲学逐渐向生活世界回归。哲学回归生活世界本质上乃是向“人的现实”和“现实的人”的历史性回归。马克思不喜欢黑格尔哲学那种离奇古怪的调子。在《莱茵报》工作的实践,使马克思认识到黑格尔哲学面对现实物质利益问题时无能为力,黑格尔哲学的致命弱点就是远离现实生活实际。恰在此时费尔巴哈提出:“未来哲学应有的任务,就是将哲学从僵死的精神境界重新引导到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精神境界,使它从美满的神圣的虚幻的精神乐园下降到多灾多难的现实人间。”正是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双重影响,马克思放弃了知识论路向,转向对现实人的生活世界的反思性探索,从而开辟了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道路。马克思之所以要研究哲学,并不是为了满足纯粹的理论兴趣,也不是要创立什么哲学学派,而主要是为了解决他所关心的现实问题,即哲学与现实的互动关系问题。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哲学必须要有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如果无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哲学就将失去其存在的“合法性”。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远离现实生活而醉心于抽象哲学批判的思辨倾向,批评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质言之,青年黑格尔派严重脱离实际,不关心德国现实,仅仅满足于抽象思辨而搞“修辞学的革命”。他们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的世界,而是仅仅反对“词句”,试图通过另外的解释来承认现存的东西,终沦落为的保守分子。马克思指出:“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在马克思看来,哲学的“根”不在天国,而在人间,它的出发点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感性的和历史的人。以现实的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前提,实际上就是以“人的活动和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也就是从现实人的“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正是在此意义上,生活和实践的观点才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