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改变根深蒂固的情绪习惯

情绪的“个人责任制”
在近的分享中,我越来越强调“个人责任制”——你所持有的情绪感受模式,会让你在自己的生活环境、生命情境中,创造出符合你这种情绪模式的事件和人物,好让你去感受到它们。
所以,当我们不喜欢我们感受到的东西时(自卑、悲伤、委屈、鄙视、自责、愤怒等),就会把让自己感受到这些东西的人、事、物推开,或是想修正它们、责怪它们,反正就是找外面的麻烦。
因为改变自己行之有年、根深蒂固的情绪习惯,是比较困难而且不舒服的(但是一旦改变,那就是一劳永逸的解放了)。去修正外面的人、事、物,不但有对象可以战斗(相较于和自己较劲),让自己的生命增添各种色彩,而且可以责怪对方、制造各种戏码,让我们的存在更有感觉。
很多人不会平平静静地过日子,一定要在生命中制造各种剧情戏码,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但是,这种戏精,通常也不快乐。因为他们的各种关系一定比较紧张,工作连带会受影响,而身体更会在一定的年龄之后,呈现出很多问题。

你的幸福有前提
在一次演讲中,我苦口婆心说了半天这些道理,演讲完毕开放问题时,有一个可爱的小女人举手发问,投诉自己老公。
她说在结婚前,老公还挺能挣钱的,婚后却越来越不能挣钱,全家的生计都变成靠她一个人,然后她骄傲地说,她一年能挣到两百万。老公不能挣钱,她觉得委屈,语气中诸多嫌弃。
我问她,为什么不能接受老公就是这样的人?她大声回应:“可是为什么我们结婚前他能挣钱呢?”我开玩笑说:“你克夫吧!”
其实,这句话多多少少有点真实的成分。倒不是说她让老公运气不好、挣不到钱,而是她这样强势且自傲,可能在关系中会让男人退缩——反正你会挣钱,你又那么得意,那你就挣吧!我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你都不待见我,干脆放弃。
当然,她老公的这种无力感,也是来自童年时期那种无论如何取悦母亲都无法如意的挫败感,所以,“放弃”是她老公面对这种无力感、挫败感的防御方式。我也开玩笑地和她说,我就不介意我的男人不挣钱啊,他只要自己开心,对我又好,何必在乎钱是谁挣的呢?
她反驳说:“那是因为你有钱。”我笑了,说:“我有钱,是因为我要的不多。我如果向往豪宅名车,喜欢珠宝名牌,那我会觉得我的钱不够用。你自己那么会挣钱,还想要更多,问题是出在谁身上呢?”
在一开始演讲的时候,因为是张德芬幸福研习社的主题演讲,我问大家,是不是真的想要幸福,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说:真的想要。
那这个例子在这里就现出原形了。你真的想要幸福快乐,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要“作”呢?
显然,这个小女人表面上执着于“希望自己的男人挣钱”,但又希望自己能够胜过男人,能在能量气场上碾压自己的男人。陷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中,她离幸福只会越来越远。但是她却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养家、男人不挣钱让她很委屈,她需要男人挣钱才会觉得幸福。
所以,她对幸福的要求,是有前提的——一定要在某种情境下,她才能幸福。所以,她是真的要幸福吗?
幸福与否在自心
我们每个人是不是或多或少都会在这种怪圈里打转?幸福需要条件吗?我们看到许多先天条件不佳的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出了幸福。越是去到穷乡僻壤,越能看到许多人发自内心的愉悦笑容,所以,幸福与否真的不取决于外在的条件,而在于自己的心。
我们有没有勇气为自己争取幸福,而不拿外面其他的人、事、物来说事?这个勇气很难拥有。因为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为自己的幸福负责,不推卸责任到别人身上,真的是难的一步。但是我也一再说,你去修正外面的人、事、物,而不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你一辈子都会在这个怪圈里打转。
像这个小女人,如果有一天她老公挣钱了,她反而会觉得很挫败,又会找其他的事来“作”。因为在她内心深处,有一个小女孩,从小就是委屈的。很可能是爸爸重男轻女,没有善待她,那个“被男人委屈”到的小女孩,一直在伺机报复,并且要证明自己比男人厉害。
结婚以后,她在夫妻关系中复制了和爸爸的模式。而另一方面,在爸爸偏心待遇下长大的她,变得争强好胜,想要胜过男人以证明自己。如果我们看不到自己内在的这种纠结模式,就永远会在外面打转,无法获得幸福快乐。所以,老公不挣钱,只是小女人模式发作的一个借口,不是这个也会有别的。
这个小女人,可能需要去看到她爸爸本身的局限——他不会爱人,只能用自己的模式来对待孩子。他认为女孩没用,所以亏待她,那是他的问题,和她好不好、值不值得被爱没有关系。如果能够在自己内心深处,和过往的创伤做一个和解,那么就不需要在成年后,再去复制同样的模式了。
同时,如果她真的想要幸福快乐,而不是证明自己是对的、更厉害的,那么,可以去看看其他人在同样的情况下,是如何过得快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