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上山,下山,再上山
人的骨子里,是排斥变化的,大家喜欢稳定带来的安全感和掌控感,喜欢在熟悉的环境里和熟悉的东西打交道。但同时我们又被赋予了另一种东西——欲望,逼着我们走出舒适区,去冒险、去迎接失控和未知。

2005—2015,整整十年,我从一个美院的学生慢慢爬上了一座小山峰,头衔从“新锐画师”变为“年轻的造龙师”“中国风代表插画师”“水墨CG 艺术家”……在北京王府井的画室每日门庭若市,宴客开会,赶上游戏和出版业大发展的春风,为各游戏商和出版社以及拍卖行提供作品。在同龄人眼里,这样的日子很是不错。但渐渐地,没几年工夫,越来越多的人挤上了山顶,他们更年轻更有活力。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让人觉得计算机迟早画得比人还好,我开始慌了。用出版社一个编辑朋友的话来说就是:“十几年前想找几个画得像样的都没有,而现在是画得好的太多,审美疲劳。”

原本以为站在山顶就安全了,现在越发觉得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我看着远处雾蒙蒙的地方,那里似乎有一座巨大的山,但和我现在所在的地方,隔着一片海,这种未知伴随着恐惧,让我一直观望却不敢行动。一日,我下定决心,去爬那座大山。当然,要先从现在的地方下山。上山,我花了十年;下山,只花了一天。无数人在后面歇斯底里,前来“指点”“批评”“规劝”的人一波又一波。他们的意思简单明了,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你走歪路了,快回来”。这一年,粉丝大量消失、合作方渐渐离开,还好父母说:“只要你觉得是对的,我们就支持你。”

这座大山,名“岩彩”。山顶有多高,不知;路上会发生什么事,不知。

先到敦煌、西藏做了多次考察学习,发现更多的资料和谜团还是得去海外求真解惑,于是2015年东渡日本。到达日本后,进入多摩美术大学大学院绘画专业学习,发现岩彩艺术在日本已经生出另一个相,和敦煌、西藏等我国保留的相如果能整合化一,对一个艺术家来说那将是取之不尽的绘画宝藏。

于是潜下心来攀爬这座高峰,和志同道合的留学生们一起做绘画实验、资料整理和翻译、关于岩彩的直播、创作过程视频等。起初留学生们没有聚会场所,那就建茶室,方便大家交流技法心得和业内资讯;大家创作的作品没有展示和出售的机会,于是我们成立画廊,帮自己和留学生做展览,将我们的作品介绍给东京和世界。后来留学生越来越多,专程来东京学习岩彩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我们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展览做了一场又一场,带着大家的作品去到了东京艺术周和北京艺博会,跨国岩彩研修班几年间做了5期……时机成熟,我们成立了日中艺术交流协会,组织策划两国艺术交流与美术教育活动。就这么一步步地往山顶进发着。

这本画册,主要收录的是东渡数年间的探索画作,有“稚嫩的”“张狂的”“迷茫的”作品,唯独没有“成熟的”作品。

某日深夜晚归,和朋友穿过一片没有灯的林子。她说:“感觉你不怕黑不怕鬼不怕虫子不怕色狼,那你有什么害怕的东西吗?”我答:“我怕失败,怕平庸一生,怕负了如来负了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