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扩展法的实质是根据语言成分结合的紧密程度来确定词和非词的界限。这种方法运用起来也存在一些复杂的问题。这里不能细说。
1.2.5 单独根据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任何一项来确定汉语的词都有困难。但是这三个方面在确定汉语的词的时候,都是应该考虑到的因素。我们不打算在这个复杂的问题上继续讨论下去,因为这将越出本书的范围。下面举一些有分歧意见的具体格式来讨论。
1.2.6 “理发”的“理”是自由语素(理发不理?——理),“发”则是粘着语素。从结合能力看,“理”和“发”都不大能用别的成.分替换。因此无论根据1.2.2或1.2.3的标准,似乎都该把“理发”看成词。但是“理发”可以扩展(理个发|理了好几次发|理不理发),而且“理”和“发”的次序有时还可以掉换(发理了没有)。根据这些,我们把“理发”看成词,把扩展以后的格式(理了个发、理不理发)看成词组。“洗澡、睡觉、散步、跳舞、上当、吃亏”等等跟“理发”的情形相同。
1.2.7 “看见”“说完”“记住”“染红”“放下”“穿上”的组成成分结合得很紧,有的语法书把它们看成合成词。但这一类格式都能有限度地扩展,即插入“得”或
“不”(看得见,看不见),因此我们把它们作为词组看待。
1.2.8 “柜子里”“报纸上”“借的”“我的”可以扩展(柜子抽屉里|报纸和杂志上|借来的|我和老王的),应看成词组。换句话说,其中的“里”“上”的都是独立的词,尽管它们都不能单说。
1.2.9 “手表”“白菜”“铁路”“牛肉”“火车”的组成成分都是自由的(能单独成句)。其中“手表”“火车”不能扩展(手的表,火的车),肯定是词。“白的菜”“铁的路”“牛的肉”是可以说的,但是意义和“白菜”“铁路”“牛肉”不一样,不能看成是“白菜”“铁路”“牛肉”的扩展式,因此我们把“白菜”“铁路”等也看成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情形基本上相同。
1.2.10 以上讨论词和非词的界限,都是从结构上考虑的。那末我们能不能根据意义来辨认词呢?过去有些语法书就是从意义方面来给词下定义的。例如说“我们把能代表一个意义的语言成分叫做词”。问题是什么叫“一个意义”。“马”“水”“说”“葡萄”还可以说代表一个意义,可是“眼镜”“白菜”“手表”“三角形”“唯心主义”等是代表一个意义,还是代表几个意义的综合呢?这个问题可以引起无休止的辩论,很难得到公认的答案,可见单凭意义来确定词和非词的界限是行不通的。
1.3词组
1.3.1 语素和语素组合成词(合成词),词和词组合为词组,本书有时也称为句法结构。简单的词组是由两个词组成的。例如:“新/房子、看/电视、说/清楚、他/同意、菠菜/豆腐”。词组可以自己独立成句,例如:“他同意。”也可以是句子的一部分,例如“我知道他同意”这个句子里的“他同意”。根据词组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我们可以把词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3.2 偏正结构偏正结构的前一部分修饰或者限制后一部分。例如在“白马”里,“马”是主体,“白”是修饰、限制“马”的。光说“马”,指的是一个大类名,概括各种各样的马,加上“白”以后,范围缩小了,仅指白色的一类。偏正结构的前一部分叫修饰语,后一部分叫中心语。下边举一些例子:
干净衣服 漂亮的房子
塑料口袋 公社的马
我们学校 我的老家
长江上游 刚买的书
两本书 上课的时候
以上举的例子里,有的修饰语后头有“的”字,有的没有。没有“的”字的格式有的可以插入“的”字。插入“的”字以后,意思基本上不变。不论有没有“的”字,都是偏正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