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成为真正的你

“成为真正的你”,这个要求包罗万象,令人晕眩。我们接受了这句格言,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几乎全都被说服了。这就是对活在现代的我们的挑战。心理学为了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标,发展出了万千张面孔。它试图给我们提供幸福的钥匙、幸福的成分和说明书。这样的幸福被简化为有待解答的方程式、需要被打钩的选项和需要被完成的挑战。幸福成了圣杯,杯中还加入了一定剂量的压力。“我拥有获得幸福的一切条件,”很多患者在咨询的时候几乎带着罪恶感地说道,“可是我做不到。”无法幸福的愧疚感成为咨询的一个理由。太多这样的患者了!需要感到幸福,显然是一个高尚的理由,也是根本的理由。但我们不要搞错了,幸福不该成为被狂热追求的对象,找出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小确幸并有能力感受到愉悦和快乐,便是幸福了。尊重我们真实的样子、我们自己的需求,不要进行比较,不要自我评判、自我谴责,慢慢接受那些让我们成为非凡存在的平凡的不完美;分享、给予、感受与他人的联结,正是这些拼凑出我们生活中的幸福,编织出每天活着的喜悦。
晒幸福,尤其是在社交网络上,创造出了新型的痛苦。有些人从本来简单的自尊低落,发展成沉溺于他人的幸福,无法从这个陷阱中脱离,以为自己的生活是一种灾难。这些症状也以其他形式展现出来:他人恐惧症、生命恐惧症、活着的羞愧、病态的拖延症……与其过着无法见光的可怜生活,还不如不要活下去。
我在做咨询时发现,不管是年轻人、成年人,还是老人,他们都常常表现出“自我的模糊”和“存在的需求”,这深深触动了我。孩子被必须成功的要求追着跑,这样的要求有时甚至毁了他们。在学校里,分数就是生命,分数必须被贴在黑板的上方……

人啊,未知的人

是的,我们已经有很多进步;是的,我们现在比以前更了解身体构造的奥秘,许多极小的联结在微妙的平衡中构成了我们的身体。的确如此。然而,我们经常不了解本质的东西,大多时候都不了解。我们知道了一点点身体如何运作的知识,可是我们真的知道身体为何如此运作吗?这样我们又重新回到我们所追寻的核心,那不再关乎幸福,而是关于存在本身。我们为什么存在?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如果……如果我并不存在……我的生命存在的概率趋于无穷小,我是目前这个样子,从统计概率上来看几乎为零。可是,我就在这里……直面我的生活、生命。然而,我是谁?每一次与前来咨询的人相遇,我都被这个基本的问题深深触动。所有混乱、焦虑、困难的背后,其实都是对存在直接的追问,这是主要的挑战,关于生命,关于成就,关于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理解他者。我们怎么可能仅仅从生理学、本体论观点及过往经历的角度去把一个人简化成某些组成人的部分呢!我们是未知的,从自己的眼光去看如此,从他人的眼光来看如此,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亦如此。我们试图利用科学了解自身,可它所带来的就是把我们分割,再重新组装起来。作为人,我们是一个精神实体,介于可见与不可见、身体与精神、肉体与心灵之间精细而神秘的混合体。我们的存在是一条悬于两端紧紧拉平的线,我们行走
其上,保持平衡,希望不要掉下来、不断前进。心理学必须攻克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使不知道为何活着,仍然要找到如何活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