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如果我们带着好奇心看世界,会惊奇地发现,人类历史其实是由无数个好问题标识、点缀、勾连而成。
比如,苏格拉底拷问灵魂:“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呢?”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有一句著名台词:“生存还是毁灭?”爱因斯坦则向宇宙发问:“如果我坐在像光速一样的机器里,我看到的是什么?”
因为基因里的好奇心,我们不仅关心人类:地球转动45亿年,动力来自哪里?时间是真实存在的吗?吃一小勺电子会怎么样?
我们也关心“粮食和蔬菜”:你吃过好吃的炸鸡是哪种?有什么实用的省钱小习惯?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感冒快点好起来?
截至2020年底,在知乎平台上提出的总问题数超过4400万条,总回答数超过2.4亿条。这些问题和回答有的来自某个领域非常专业的研究者,也有的来自充满好奇心的大众用户。
有人提问,有人回答,有人点赞,在这个有趣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也变得彼此亲密。这是一个“快知识”时代,我们对于“更快”的追求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交通提速、通信提速逐渐转移到知识获取的提速。在知识获取提速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快中有慢”,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把知识展开,兼顾系统学习与深度讨论。
基于这个想法,2018年9月,快闪课堂诞生了。
我们初的时候想,如何才能让用户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更紧密的联结?只在线上够不够?有没有更有趣的方式?
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们拓展了一个线下活动,希望活跃在线上的用户,还可以来到线下,在面对面的提问、回答、交流的过程中,更立体地分享知识,共同学习。
快闪课堂听起来像一次单向授课,但它在用户与优秀答主之间搭建了一座知识沟通的桥梁。在这里,讲者不仅负责传递知识,更注重知识的真正渗透,通常90 分钟的快闪课堂会有一半的时间用于讲者与现场参与者的交流。
在知乎的活跃用户中,18~35 岁的青年占比约75%,他们正处在人生的第二个“十八年”,正是从认识世界迈向改变世界的关键阶段。
为了给这批核心用户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每次快闪课堂的主题和具体知识点都会经过知乎内容大数据、站内舆论、内部小规模调研的层层筛选,确保每一节课都能提供用户真正需要听、喜欢听的知识。
快闪课堂通常都是在周末举办,所以和一群陌生人过周末似乎成了一种新潮的方式。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快闪课堂,不仅可以与专业领域的讲者平等交流、深度讨论,还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每次课堂的主题包罗万象,涵盖与你相关的点点滴滴,从生活百科到职场知识,从理财技巧到审美艺术,从历史文化到科技解读,都是我们想要和你促膝详谈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