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李商隐的诗大家都认为是很难懂的,好像谜语一样,所以从前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有一首诗: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锦瑟》这首诗引起了很多不同的理解,很多不同的说法。我这次准备讲稿的时候,有一个朋友,他说我帮你查了一下,《锦瑟》的论文有一百多篇,你怎么整理呢?我自己以前也写过一篇论文,论《锦瑟》诗,但是我也论过李商隐更加令人难以猜测的诗,就是《燕台四首》。这四首诗读起来更加让人莫名其妙,如《燕台四首》的首诗《春》。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 
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翻迷处所。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 
研丹擘石天不知,愿得天牢锁冤魄。 
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佩。 
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真是跟谜语一样,到底说了些什么?那历来注诗的人有几十种不同的说法,我个人虽然也参考了一些别人的说法,不过我自己有一个想法。我认为诗里面写的是什么本事、什么人、什么地点、有什么故事,这个当然也很重要,但我认为一首诗之所以是好诗、之所以是坏诗,不在于它写的题目是什么,不在于它写的人物是什么。任何的题目、任何的人物、任何的内容都可以写成好诗,但是也都可以写成坏诗。我们评赏一首诗,主要是讲这首诗在美学上的价值。 
所谓诗歌的美学应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它能够感知的因素,它是怎么样感受世界的。西方的现象学里讲,当你的意识接触到外界的景物事件的时候,你那个意识是怎样在活动,那个本质才是重要的,那是能感知的一种力量。我们普通人具有能感知的力量就足够了。可是作为一个诗人就不然,一个诗人就既要有能感知的力量,还要有能写之的力量。因为诗是要写出来的,你能感知并且能写之,才成为一首诗。所以我们要读一首诗,欣赏它、评说它,而不是只在考察它的本事是什么。同样的一个故事,某甲来写可以写成非常好的诗,某乙来写也可以写成很坏的诗。所以我们真正要评说一首诗的好坏,是要从能感知与能写之两方面来衡量。一个人微妙的一点,就是你的心灵、你的意识、你感受的时候的作用和姿态,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个太抽象化了。我们姑且先把李商隐的生平做一个简单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