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夏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即禹划之九州,前辈学者多认为是《左传》中司马侯所说的九州,与《逸周书·度邑解》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载相印证,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西部,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河、洛河、颍河、汝河之间的河谷平原一带。夏的疆域要广阔得多,至少包括了有扈氏、有男氏、斟氏等其他十一个姒姓方国统治的地域。商人对夏王朝的领土范围也有描述,《史记·殷本纪》载:“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也就是说,夏代的统治范围大致是东达豫东平原,南至淮河沿岸,西起华山以东,北至济水以南,幅员千里。

夏王朝存续了近5个世纪,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夏代兴亡的记载。《尚书·甘誓》记载了启征伐有扈氏,启晚年发生了其子五观叛乱,启子太康继位后迁都斟。《左传·襄公四年》记载了后羿代夏、太康失国的经过,《左传·哀公元年》记有少康复国的经过。经历少康中兴,夏王朝的统治逐渐巩固。

《国语·周语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等均认为自孔甲开始夏王朝走向没落,四世之后而亡。诸多先秦文献均有关于夏桀无道以及商汤灭夏的记载。(二)文献中的夏代诸都文献记载中夏代早的都城是禹都阳城,禹子启居夏邑,太康至桀都斟。

在某些非常时期,夏王也居于别处,如后羿代夏期间,帝相居商丘、斟灌。此外,少康之子予曾居于原、老丘,胤甲曾居于西河等。禹都阳城为先秦文献如《古本竹书纪年》《世本》等所共述。早把禹与阳城联系起来的是孟子。《孟子·万章上》载:“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这里说的是“禹避舜之子于阳城”。

明确记载禹都阳城的是《孟子》之后的战国文献《古本竹书纪年》和《世本》。《礼记·缁衣·正义》载《世本》及《汲冢古文》都说禹都阳城。

关于禹都阳城的地望,自汉代以来,历代学者做了不少考证研究。颍川阳城说,诸如《史记·夏本纪·集解》引汉刘熙曰、《孟子·万章上》赵岐注、《国语·周语上》韦昭注以及《水经注》等文献均有记载,不仅时代较早,而且证据较多,也得到金景芳、严耕望等史学家的论证支持。

登封王城岗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界的热切关注,小城、大城的相继发现使得“禹都阳城”颍川说即“禹都阳城”在今河南登封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支持。

启居夏邑,史籍多有记载,如《竹书纪年》载帝启“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夏邑所在,《竹书纪年》注引《统笺》说:“《郡国志》颍川阳翟……启即位居此,故曰夏邑。”夏邑的地望,一般认为在今河南禹州。顾颉刚认为“阳翟……说不定为夏之都城,后称之曰夏邑”①。陈显泗也认为“启都夏邑在今禹县”②。在今禹州市颍水岸边的瓦店遗址,规模较大,规格较高,很有可能是启居夏邑。③也有学者认为夏启故居在今郑州、新郑、新密一带,如丁山认为在“今河南省新郑、密县间”④,史念海认为“在今河南郑州市和密县之间”⑤。在今河南新密的新砦遗址,始建年代在夏代早期年代范围之内,总面积逾100万平方米,是同时期的古城址之一,“很可能就是夏启之居所在地”⑥。斟是夏王朝中后期太康至桀时的都城。《水经注·巨洋水》引臣瓒曰:“《汲冢古文》云……‘太康居斟,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史记·夏本纪·正义》《汉书·地理志注》所引与此类同。斟的地望,众多先秦文献均认为在伊洛一带。如《逸周书·度邑解》载:“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国语·周语上》载:“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战国策·魏策一》中吴起对曰:“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溪之阳,庐睪在其北,伊洛出其南。”《史记》中也有多处记载有夏之居在伊洛之间。后世文献或推测斟为汉河南城,如《汉书·地理志》载:“有夏之居,即河南是也。”或推测斟为巩义西南五十八里之城,如《括地志》载:“故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考古发现的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一处遗存丰富、布局严谨的大型都邑,一般认为即是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址,很可能是夏都斟。

后羿代夏期间,中康之子帝相居商丘、斟灌。《古本竹书纪年》载:“帝相即位,处商丘。”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卷四注曰:“‘商丘’当作‘帝丘’。”清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也说:“‘商’当为‘帝’。”《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杜预注:“相,夏后启之孙,居帝丘。”又曰:“帝丘,今东郡濮阳县。故帝颛顼之虚,故曰帝丘。”相居之商丘在今河南濮阳一带。相又曾居斟灌。《古本竹书纪年》载:“相居斟灌。”

斟灌所在,或认为在今河南洛水沿岸,如《国语·楚语上》韦昭注“观,洛汭之地”;或认为在东郡观县或观城县,“其地在今河南、山东交界处”①,如《水经注·巨洋水》引薛瓒《汉书集注》云:“相居斟灌,东郡灌是也。”少康之子予(也称宁)曾居于原、老丘,胤甲曾居于西河。

《古本竹书纪年》载:“帝宁居原,自(原)迁于老丘。”原之所在,《左传·隐公十一年》杜预注:“在沁水县西。”《史记·赵世家·正义》引《括地志》云:“故原城在怀州济源县西北二里。”即今河南济源县原村。在今济源市西北约2千米处发现的庙街遗址,很有可能是夏代原城。

②老丘之所在,《左传·定公十五年》杜预注:“老丘,宋地也。”《大清一统志·开封府·古迹》引《寰宇记》云:老丘城“在陈留县北四十五里”,即在今河南开封境内。

《古本竹书纪年》载:“胤甲即位,居西河。”西河之所在,说法较多,其中《礼记·檀弓》郑玄注:“西河:龙门至华阴之地。”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河南洛阳至陕西华阴通称西河。郑杰祥也认为西河在“今豫西和陕西东部一带”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