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适逢高度经济增长时期,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东京开始逐渐出现交通拥堵,首都高速公路应运而生。1962年,条路线开通,距离从东京站附近的京桥至港区的芝浦。此后历经半个世纪,首都高速纵横扩展,成为日本关东地区至关重要的道路交通路线。

由于种种原因,连接羽田和新宿的C2中央环状线大井至大桥区间,直到2015年才终于开通。通车后,从羽田到新宿的时间仅需从前的一半,大大缩短了路上的耗时并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堵塞。尤其是2016年,配合新宿站升级改造而建的东京新地标--新宿巴士总站Basuta正式启用,让“20分钟到达机场”的梦想得以实现。

新宿总是被拿来和涩谷、原宿相比较,不是池袋、不是秋叶原、也不是六本木。要说原因,大概是因为簇拥满城的摩天大楼,不计其数的商业设施,全日本前沿潮的商品几乎都能在新宿找到。这是一座“不夜城”,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充斥大街小巷,照亮攒动的人流。大都会的所有特征都在新宿体现的淋漓尽致,它的喧嚣繁华从不会随着黑夜的降临而没落。

“这座城市何时归于沉静?当它入睡时,那些错落的大厦,沉默且炙热的高压线和广告牌,荒野之上的霓虹灯塔,是否仍旧那样孤独地矗立着?不,不是这样。伸手去触摸那座混凝土高楼就可知晓,这城市大概已经休眠了数百年了吧。
醒着的永远只是人类,而谁也不曾听到过城市的呼唤。”

这段对新宿的描述,出自日本著名剧作家、诗人寺山修司于196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啊、荒野》,该小说以新宿为舞台,也是寺山修司的一部长篇小说。

新宿与涩谷、原宿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始终保有十分鲜明的历史痕迹,与过往的种种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而涩谷和原宿则毫不留情地打破曾经,摧毁旧事物,源源不断地创造崭新的一切。这种应接不暇的改变,难免让人感到困惑。

9条地铁线交汇的涩谷站地下联络通道,犹如错综复杂城市迷宫。为了提高使用效率,涩谷站正在进行打造“未来型枢纽站”的大规模改建;在日本重要物流口岸的东京港,连接陆路的巨大海底隧道--东京湾隧道也正在完善中。继战后复兴、高速经济增长期之后,日本进入了 “战后第三次大变革”。

歌舞伎町、新宿二丁目、花园神社、爵士乐……这些新宿夜晚的象征延续至今,不分性别、超越国籍,成为人们各自眼中新宿的样子。光鲜背后的某个角落,总还隐隐飘荡着一丝萧条怀旧。 

眼前的西新宿站,花坛里种满万寿菊,汩汩人群或刚刚到达,或准备离开。明明是一片熙熙攘攘的人海,空气中却意外地弥漫着静谧从容。

欢迎来到新宿,这个充满未知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