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九二五

  (附书法:手迹《沁园春.长沙》

  诗史解读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共两党组织各界群众,广泛传播三民主义革命精神。接着,五卅运动席卷全国,把大革命推向高潮。与此同时,国民党内左派和右派进一步分化。以1925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为标志,国民党内部逐步形成以蒋介石、戴季陶、胡汉民为代表的新右派。国共合作的关系更加复杂了。
  这段风起云涌的日子,正在湖南养病。他的主要精力转向了另一件事情——农民运动。从3月起,在韶山组织了农民协会,农民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当时,湖南仍处于军阀赵恒惕统治下。的活动,引起了土豪劣绅的忌恨。8月底,赵恒惕电令通缉。在湘江边上、橘子洲头,回想当年,写下著名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925年9月,从湖南归来,到达广州,之后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一职。

  (附图《万山红遍》/李可染/国画/1964年)
  画意赏析
  李可染是20世纪山水画坛的一代宗师,独创以“黑、满、崛、涩”为特征的李家山水,拓展了中国山水画表现的艺术空间。《万山红遍》是李可染的重要代表作,画家从诗词中提炼出一个富有寓意的山水画主题——万山红遍,从而摆脱了单纯解读,进入一个自由的表达境界。画作构图饱满丰实,层次丰富。全幅以黑色垫底,用朱砂点染满山红树,间以瀑布飞泉、缭绕白云和深山人家,留出少量白色以透气透光,同时也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据说作画时用了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红彤一片,亮而不浮,绚丽华滋,谧静中包含无限喜悦,一扫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萧瑟清淡之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词的意境。整幅画作塑造出一种崭新的审美境界,有着纪念碑的分量,成为一个时代的红色经典图式。

  (附图《沁园春.长沙词意图》/傅抱石/国画/1965年)
  画意赏析
  新金陵画派在20世纪60年代初即与长安画派、岭南画派成鼎足之势,新金陵画派概括起来有“四新”:题材新,意境新,笔墨新,观念新。傅抱石是新金陵画派的主帅。他也是诗意山水画的开创者,一生绘制众多画作,形成一种特殊的山水画品类, 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空间,为山水画家的创作思路开启了新的门墉。这幅画中扁舟横江,同学少年在舟中指点江山,虽为背影,精练传神。远处是洒满红光的群山层林, 赭石渲染的远山, 浓淡积染, 浑融而有层次感,用散锋偃笔勾出的漾漾水波, 是画家典型的画水法。整个画面境界寥廓, 诗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