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卷

  厉害的商人

  在现代社会,提到“商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做生意的人,其实商人一词与一个遥远的朝代——商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传说商朝人的祖先是契,由于他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就在黄河下游一带赐予了他一块封地叫商邑,从此就有了早的商部落。

  经过历代商族人的不懈努力,商部落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发展得十分繁荣,商族人的生活也日渐富足,到了契的六世孙王亥时期,甚至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现象。

  当时聪明的王亥就想到拿着部落的剩余物品,与周围其他部落的物品做交换,将需要的东西都换到自己的部落,商部落变得越来越强大富有。

  为了方便运输,王亥还发明了牛车,用牛车拉着奴隶和货物穿梭于各个部落之间进行贸易。

  当时,其他部落的人一看到王亥,就知道有好东西来了,于是都大喊:“商人来了!商人来了!”这大概就是早的“商人”一词的由来。

  王亥之后,商族人依旧沿袭王亥的贸易方式与其他部落,甚至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在后来贸易的过程中,还产生了货币——海贝。

  在商朝,海水里的贝壳由于获取困难,是一种十分珍贵的物品。

  贝壳因为颜色美丽,早期被当作贵族的装饰品。出于贸易的需要,商朝人就选用了坚固耐用、便于携带,还可以用来计数的贝壳作为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活动的发展,人们对贝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商朝人就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铸造了铜币,并逐渐取代贝壳。

  除了发展贸易,商朝畜牧业和养殖业也发展得比较快,不仅饲养了六畜(猪、牛、羊、马、鸡、狗),还有人驯养大象,以及人工喂养淡水鱼。

  商朝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制造出大量青铜器、陶器,还掌握了较为成熟的酿酒技术。商朝人非常聪明,不仅创造了甲骨文,在天文学和数学方面也有很大进步。


  第二卷

  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时期的西域,指的是玉门关、阳关至葱岭间的广袤地区。汉武帝时期,西域的一些游牧民族靠着戈壁上的绿洲和天然牧场,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国家。其中,乌孙、大宛、大月氏(zhī)是人口较多、实力较强的国家。

  汉武帝统治时期,汉朝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河西走廊被匈奴控制。匈奴通过河西走廊,控制住整个西域,从西北方向内成包围之势威胁着汉朝的统治。

  汉武帝一面派霍去病出兵夺取河西走廊,一面派张骞出使西域,同西域各国建立联系,夹击匈奴。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带领使团从长安出发,前去西域与大月氏建立联系。不料,张骞等数百人在途经河西走廊时,遭匈奴拦截。匈奴扣留张骞等人十多年。

  等到张骞逃出匈奴控制,到达大月氏时,大月氏的人民已经安居乐业,不愿再发起战争。张骞见联合无望,返回了长安。

  张骞此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对西域的地理、民情、政治、军事情况有了非常多的了解,这为此后抗击匈奴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119年,张骞带着大量的牛羊、金币和布帛等财物,第二次出使西域。此时的河西走廊已经被汉军夺回。张骞顺利到达乌孙,分派使者带着丰厚的物品到大宛、大月氏、大夏等国,宣扬汉朝的仁德,并表达了汉朝愿同各国友好往来的愿望。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尽千辛万苦,使得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为后期汉朝降服西域诸国,抗击匈奴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骞出使西域,还开辟出了一条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汉朝的纺织、冶金等先进技术传到了西域。同时,西域的舞蹈、汗血宝马、瓜果蔬菜也传入中原地区,极大地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

  汉朝的丝绸、铁器、漆器等也由此通道传入西域,并经由中亚传入欧洲。这条中西文化交流的道路,也被称为“丝绸之路”。


  第三卷

  隋朝的兴起

  南北朝时期,西魏的掌权者宇文泰去世,其子宇文觉继承权力。宇文觉年幼,便由堂兄宇文护辅佐。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废掉西魏的皇帝,建立后周。后周末期,国家大权落在了杨皇后的父亲杨坚手里,终杨坚夺权,建立隋朝。

  后周的前半段,国家大权掌握在辅政大臣宇文护手中。

  宇文护趁着皇帝宇文觉年幼,独揽大权,害死了对他不满的大臣赵贵和独孤信。

  独孤信死后,大臣杨忠及其子杨坚害怕疑心重的宇文护斩草除根,对杨家人下手,在朝廷中做事加倍小心,如履薄冰。

  宇文护权倾朝野,杀害了不听他摆布的皇帝宇文觉,另立宇文毓为帝。

  宇文毓也一样不想做宇文护的傀儡,试图摆脱宇文护的控制,可惜以失败告终,后被宇文护毒杀。

  宇文毓在临终前曾留下遗诏,将皇位传给弟弟宇文邕。

  宇文邕即周武帝。

  周武帝很聪明,表面上装糊涂麻痹宇文护,实则韬光养晦,暗中蓄力,等待反扑机会。

  此时的杨坚,因为妻子独孤伽罗的关系,继续遭受宇文护的排挤和坑害。

  没过多久,宇文护阵营开始分裂,反对他的声音越来越多。周武帝见时机成熟,趁宇文护松懈之际,除掉了宇文护。此后,宇文邕才真正成了北周皇帝。

  杨坚似乎天生有帝王之相,或者上天有意眷顾杨坚。杨坚的女儿杨丽华被周武帝选中为太子妃。公元577年,周武帝打败北齐,公元578年,病死在北伐途中。太子宇文赟登基为帝,是为周宣帝。杨丽华成了皇后,杨坚的地位也跟着飞升,成为国丈(皇帝的岳父)。

  周宣帝不理朝政,滥用刑法,荒淫无道,是个昏君,才二十二岁就去世了。身为岳父的杨坚趁机掌握了兵权,并借助妻子独孤家的势力拉拢朝中大臣,使他们偏向自己,之后又设计除掉了宇文家族皇室成员,减去了自己改朝换代的阻力。

  至此,北周大权完全落入了杨坚的手中。

  公元581年,杨坚挑选了一个吉日,举行隆重的交接仪式。他接受了周静帝(周宣帝宇文赟长子)的“禅让”,手捧玉玺,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为开皇,大隋朝由此建立。


  第四卷

  黄袍加身

  后周君主柴荣在位时,决心要收复从前石敬瑭让给辽国的那片土地——燕云十六州。当时辽国的统治者是耶律述律,此人昏庸至极,嗜酒成性,喝多了就要睡觉,人送外号“睡王”。

  辽国君主昏庸,后周君主英勇。后周军队在柴荣的带领下接连打败辽军,对于燕云十六州势在必得。可惜的是,英主柴荣行军途中病重,在军营中去世了。后周将士群龙无首,只好退兵。

  柴荣去世后,他年仅七岁的儿子继位,是为周恭帝。周恭帝年幼,无法理政,国家大权尽数被朝中大臣把持。当时,官拜归德节度使的赵匡胤手握重兵,在后周有很高的威望。赵匡胤能文能武,早年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亲兵,后来又跟随柴荣征战四方,立下不少战功。

  柴荣去世后,赵匡胤精心谋划,将朝廷中的高级将领都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后周政局基本由赵匡胤集团成员控制。

  一天,前线忽然传来急报,辽军大举进犯后周边境。赵匡胤申请出战,带领大军刚走到一个叫陈桥的地方就停下了,发生什么了呢?

  这天早上,赵匡胤还在睡觉,忽然被帐外嘈杂的声音吵醒。他刚走出帐外,一伙士兵就给他披上了一件黄袍。要知道,只有皇帝才能穿黄袍。紧接着,众将士簇拥着赵匡胤都高呼:“万岁!万岁!

  赵匡胤先是推辞了几下,随后接受了将领们的安排,被将士们簇拥着回到了后周,取代了小皇帝之位,建立北宋。赵匡胤即宋太祖。

  有人说“黄袍加身”这件事,是赵匡胤事先安排好的。因为赵匡胤当年亲眼看见了大将郭威被众将士们拥护成为皇帝那一幕。如今,他只不过故技重施,谋权篡位。

  当上皇帝的赵匡胤开始忌惮武官的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戏码,将一些军功显著的武官遣散回乡。另外,在朝廷官员中,文官受到的礼遇明显高于武官,就连带兵打仗的官职也几乎都交由文官执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