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黄河流域内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羊皮筏子制作技艺、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澄城刺绣……让我们一起从古老的技艺中,感受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1. 黄河大水车:转动的诗意风景

黄河水自西向东穿过兰州城。以前,由于水低岸高,人们只能望河兴叹,无法引水灌溉,饱受干旱之苦。直到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 年),一位叫段续的兰州人研制出了黄河大水车。段续在出任云南道御史期间,发现当地用木制龙骨筒车提水灌溉,于是就派人将此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辞官后,他回到兰州,终于研制成功了兰州历史上的轮水车,人称“祖宗车”。“续里居时,创翻车,倒挽河流,以灌田,致有巧思。船河农民皆仿效焉”。之后,黄河两岸百姓争相仿效建造大水车,慢慢地水车越来越多,成了黄河沿岸壮丽的景观。

“轮转黄河水,吟唱大河风”,一轮水车大概可灌溉农田七八百亩,黄河大水车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沿河农业生产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与江南水车所不同的是,黄河大水车的特点是大,这与黄河水比岸低的自然地势有关。一般的水车直径10 多米,大的20 多米,其临河建造,利用河水流动的冲击力,水流推动刮板,带动有水斗的水车轮转动,从而将河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当升至水车轮正上方时,斗口向下,河水流入木槽,导入水渠。整个提水过程不需要任何能源动力,堪称古代的“自来水工程”,高效且花费低廉,独特奇绝。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轮轴周边装有两排并行的辐条,每排辐条的尽头装有一块刮板,刮板之间挂有可以活动的长方形水斗。水车制作遵循古老技艺,整个大水车由木卯细细拼接而成,如果哪一部分损坏,拆下更换即可,十分方便。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大水车一直出色地担当着兰州黄河沿岸的提灌工具。黄河两岸,水车声隆隆,日夜不息,不停转动,成了兰州人民心中抹不去的水车记忆。20 世纪四五十年代,黄河大水车达到了全盛时期,黄河两岸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大大增加,兰州也被称为“水车之城”。后来,电力灌溉技术普遍应用,黄河大水车被现代水利工具所取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兰州黄河大水车构造独特,制作技艺精湛、巧夺天工,改变了两岸民众靠天吃饭的局面,对人们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自创制以来,水车一直气宇轩昂地矗立在黄河岸边,注视着滚滚而去的黄河水。它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体现,见证了人类认识、利用自然的伟大创举,水车不仅是灌溉农田的工具,它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种诗意的风景。

“水车旋转自轮回,倒雪翻银九曲隈。始信青莲诗句巧,黄河之水天上来。”清道光年间诗人叶礼这样描写黄河大水车。2006 年,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被列入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传承人段怡村看来,从家乡兰州穿城而过的黄河,就像陪伴自己的一位慈祥的长者,让他有信心把水车制作技艺代代传承下去,让水车承载的黄河精神激励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