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基本体例

一、本谱系年,以公元纪年列前;一九四九年前,以民国纪年列后。
二、谱主年岁,以周岁计。所配图片中有以虚岁计之者,不作辨析。
三、谱主生年,有一九二三、一九二四两说,生日二月六日亦有公历、旧历两说,俱出谱主本人。今以金庸晚年亲笔订正之族谱小传为准(改民国十二年[1923]为十三年[1924],并划去二月初六日[西历3月22日]之“初”、“[西历3月22日]”),定为一九二四年二月六日(旧历正月初二日)。
四、谱主以“金庸”、“查良镛”二名并称于世。考虑到前者尤为知名,故本书以前者名之,谱文以后者为正式称呼,图片说明则视具体情形而定。
五、本谱列谱主著述,凡署名“金庸”者皆略而不书,其他署名(含本名)皆书之。
六、依据谱主所著小说改编为影视、戏剧、曲艺作品者甚夥,别有天地,谱中不一一胪列,仅择其要者载之。
七、本谱为简编,不注出处,略去考订,以求便于阅读使用。

一九二四年  民国十三年
二月六日(农历正月初二),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寸钩浜河畔赫山房(后名新伟村,今并入新袁村)。“良”字辈,行二,学名查良镛,字錞宏,小名宜孙,按习俗,人称宜官,英文名Louis Cha。发表中文著译时的署名,除本名、小名以及著名之“金庸”外,尚有查理、宜、镛、香光、白香光、光、徐宜孙、良镛、小渣、小喳、小查、乐宜、温华篆、姚馥兰、林子畅、萧子嘉、姚嘉衣、畅、子畅、林欢、徐慧之、黄爱华、华小民等。写《明报》社评不署名。
查氏为当地望族。元顺帝至正丁酉(1357),查瑜自江西婺源迁至浙江嘉兴,复迁至今之海宁袁花镇龙山之东南,为海宁查氏一世祖。明清以降,佳士辈出。查继佐、查慎行、查嗣庭等皆显名当时。著名于现代者,有教育家查良钊(1897—1982)、法学家查良鑑(1904—1994)、诗人查良铮(穆旦,1918—1977)、社会活动家查济民(1914—2007)。
查瑜至查良镛的世系为:查瑜——查慧——查浩——查实——查益——查绘——查秉衡——查志高——查允芳——查大任——查继序——查嗣琪——查昇——查昌源——查揆——查世燮——查有琪——查人英——查元复——查文清——查楙忠——查良镛。
高祖查人英(1769—1826)字得天,号慕松,又号赫山,故其裔号为赫山房。查人英长子查元吉(1798—1822),为赫山房东房,无嗣;次子查元复(1826—1906)为赫山房西房。查元复有二子:查文清(1849—1923)、查文荣(1852—1883)。以查文清嗣东房。
查文清字沛思,晚字退思,号沧珊。州庠生,光绪乙酉(1885)科举人,丙戌(1886)科进士,以知县即用分发江苏,己丑(1889)恩科文闱分校,补授丹阳县知县,补同知衔。知丹阳时发生“丹阳教案”,因同情庇护民众而被迫辞职。返乡后编撰《海宁查氏诗抄》,与查燕绪合纂(宣统)《海宁查氏族谱》,并设“义庄”,买田收租,用以救助族人,因而极受地方敬重。查良镛小名宜孙,为查文清生前所取。
查文清得五子一女,殇其二,有三子一女。三子,长子查教忠(1875—?)为清朝秀才,次子查钊忠(1895—1983)、幼子查楙忠(1897—1951),俱为侧室黄氏(1873—1937)所生。查钊忠毕业于北京大学,查楙忠即查良镛之父。
查楙忠字树勋,号枢卿,家名荷祥。上海震旦大学商学院毕业,后经营钱庄、茧庄、丝厂,都成就不大。民国三年(1914),娶妻徐禄(1895—1938)。徐禄,海宁硖石人,实业家徐申如之堂妹,颇通文墨。查良镛生时,已有一位兄长查良铿(1916—1988)。家有三千六百多亩田产,颇为富裕,还有不少丫鬟;藏书极多,文化气息亦较浓厚。

一九二六年  民国十五年  二岁
    五月四日(旧历三月二十三日),长妹查良琇(1926—2004)生。

一九二八年  民国十七年  四岁
七月三日(旧历五月十六日),二妹查良璇(1928—2002)生。
每年清明和重阳,查楙忠必带子女上祠堂,见到任何人都相互拱手作揖。查良镛回忆:“那时我见到族中的白胡子老公公也向我们四五岁的小孩子拱手作揖,不由得心里暗暗好笑。”

一九三〇年  民国十九年  六岁
是年或次年,家人指着在花间双双飞舞的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梁山伯、祝英台”的蝴蝶,给查良镛讲了梁祝的故事。查良镛说:“这是我次知道世间有哀伤和不幸。”

一九三一年  民国二十年  七岁
就读于村口巷里十七学堂。极好读书,尤好课外书。低年级时常看《儿童画报》、《小朋友》、《小学生》等书刊。

一九三二年  民国二十一年  八岁
春,表兄徐志摩灵柩迎回故乡安葬,随父亲前往吊唁。
是年或次年,次读到武侠小说《荒江女侠》。此后,又在《红玫瑰》、《侦探世界》杂志上读到《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日渐入迷。

一九三三年  民国二十二年  九岁
六月十二日(旧历五月二十日),与哥哥查良铿看龙王戏《明末遗恨》,觉得崇祯皇帝“有些可怜”。

一九三四年  民国二十三年  十岁
六月三十日,从海宁县立袁花小学初小毕业,进入高小就读。
七月十二日(旧历六月初一日),三弟查良浩生(1934—    )。
夏,国文老师陈未冬再到龙山学堂教书,任级主任。
其后,开始在报端发表文章,并办级刊。陈未冬自传《我的故事》:“当时,查良镛(金庸)也在本校就读,是五年级成绩的学生。他听课、做事都很认真,特别是作文写得好,我对他的每篇作文都细加圈点、认真批改,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评析。我曾把他的作文本交给诸暨民报社的骆文华,他看后也认为很不错,还选了几篇在《诸暨民报》上刊登了。”暑假以后,陈先生让查良镛跟他一块儿编五年级的级刊,刊头上画的是一只大公鸡,取名为“喔喔啼”。查良镛组稿、编改、抄写,干得很欢。开头半月出一期,后来一周出一期,有时两三天出一期。
小学图书馆的书籍相当丰富,老师也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其间,爱读“内容丰富的‘小朋友文库’”,开始读新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