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章 武则天的出生地与故乡

 

  历史学是实证科学,在证据不充分的前提下,言人人殊是很正 常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如此争论突显了史学研究的相对性, 这种印象过于深刻,很容易导致任人打扮的说法,从而否定了 史学的科学性。证据多元是证据不充分的一种状况,证据信息不确 定,是不充分的另一种状况,如此条件下,研究者的主观选择空间 扩大,至少表面看上去比较随意。历史证据学,属于史学研究法的 范畴,在相对的证据面前,如何保持客观冷静的观察,认真面对不 同的证据显然是重要方面。武则天作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历史人物, 关于她的出生地和故乡问题,就是一个很生动的历史证据学案例, 认真讨论,不无益处。

 

节 背景回顾

 

 

  郭沫若先生有关武则天出生地的意见,首先是在《人民文学》 1960年第2期上发表的话剧剧本《武则天》中做了表达,利用剧中人之口宣布武则天是出生在“巴蜀的剑阁附近”,“巴蜀才是我的故 乡”。剧本的附注,郭老注释道:“武后的父亲曾为利州都督,武后 即生于广元县。”引发争论之后,郭老在1961年5月28日《光明日 报》发表《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a,更系统地阐述了武则天出 生广元说。

  关于武则天的研究,重点其实是整体评价问题,具体到武则天 的出生地,多属于武则天研究中的一个小分支而已。在郭老文章 之前,与这个题目相关的研究文献大约只有一则:王家祐《广元皇 泽寺及其石刻》b。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武则天的研究上,陈 寅恪、胡如雷、吴泽、翦伯赞、吴晗、缪钺都有文章发表,这一研 究的社会影响力迅速提升,上海《文汇报》专门发表《武则天评价 问题综述》c,可见武则天问题研究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话题热度。

  郭老发表五幕历史剧《武则天》,有利于武则天研究的社会普 及,但武则天出生地问题还不是一个热点。郭老文章之后,有张明 美等《四川广元皇泽寺调查记》d,可以看作是延续郭老观点的一 个学术思考。根据梁永元先生的文字,这个调查记是受郭老的委托 前往广元实地考察的结果e。吴晗发表《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涉及武则天是否出生广元问题,他认为武则天出生在四川是不大可

 

 

 

a 收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02— 509页。

b  王家祐:《广元皇泽寺及其石刻》,《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11期。

c  《武则天评价问题综述》,上海《文汇报》,1961年9月10日。

d  张明奕等:《四川广元皇泽寺调查记》,《考古杂志》1960年第7期。

e  梁永元:《武则天正传》,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第401页。

 

 

能的a。陈振《也谈武则天的出生与出身》b,不同意郭老看法。5 月,郭老发表《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反对陈振看法,系统阐 述自己的观点。于是,武则天出生地问题很快成为一个热点。支持 和反对的意见纷纷出现,立刻形成讨论热潮。

  敬堂《武则天不生于广元的证据》c,对郭老的文章,可以 说是完全针锋相对。罗元贞《关于武则天的两个问题》d,也是 反对郭老的观点。郭老的战友似乎更多,钟华荣《黄泽寺与武则 天》e,杨山等《在武则天的故乡》f,《在武则天祠庙周围》g等皆 可以看作是郭老的战友。董家遵《武则天父亲两任利州都督》h, 帮助郭老论证,力图补上郭老论证的漏洞。敬堂发表《有关武则天 的两件资料(攀龙台碑与则天母墓碑文并序)》i,对郭老继续表示 不同意见。

  1962年9月26日,郭老再次上阵,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关 于武则天的两个问题》j,把武则天研究尤其是出生地问题进一步 推向高潮。两个问题分别是“谁杀死了李贤”,“武则天的生年有问 题”。罗元贞发表《武则天的籍贯和出生地》k,继续否定广元说。

 

a  吴晗:《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新建设》,1961年1月。

b  陈振:《也谈武则天是否出生与出身》,《光明日报》史学版,1961年5月24日。

c 《天津日报》,1961年9月6日。 d 《山西学术通讯》1961年第2期。 e 《光明日报》,1961年6月10日。 f 《四川日报》,1961年12月3日。 g 《羊城晚报》,1962年4月23日。 h 《羊城晚报》,1962年8月9日。 i 《光明日报》,1962年7月18日。

j 收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10— 517页。

k 《山西大学校刊》,1962年11月8日。

 

 

  向灵发表《广元皇泽寺和武则天》a,支持郭老的说法。而胡守为《关于武则天生年的几段史料札记》b,不同意郭老说法。不过, 60年代初期的讨论热潮没有继续下去,应该是受到政治运动的冲 击,讨论中断了。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很多话题再续从前。熊克《关于武 则天的生地与生年问题》c,坚持郭老武则天出生地广元说。李端科《也谈武则天的出生地》《再谈武则天的出生地》d,是批评郭老观 点的,认为武则天应该出生在长安。梁永元《武则天出生在广元》, 是郭老观点的积极支持者,载广元市委宣传部《创业》1985年创刊 号。同期发表伊显德《武则天生年生地考辨》,也是同类观点。罗 元贞依然是反方代表,作《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再论则天籍贯与 出生地》e。稍晚一些的论文,在拥护郭老的人群中,可以韩昇先生 为代表,他的《武则天的家世与生年》f,其中第二节《武士彟与杨 氏》、第三节《武则天出生的年代与地点》都与武则天生年有关,全 面赞同郭沫若说法,认为武则天生于广元,时间为贞观二年。

  有关武则天的出生地和生卒年岁,因为证据具有一定的模糊 性和相对性,信息有不充分的一面,所以留下了争论的空间。但在 证据都不十分明确的情况下,如何选择证据,如何表达倾向,也不 是没有底线。越是在这样情形下,史学的重要原则越有必要认真坚

 

a 《成都晚报》,1963年4月18日。

b 《中山大学学报》1962年第3期,第95—98页。

c 《南充师院学报》1980年第2期,第79—83页。

d  《学术月刊》1982年第4期,《学术月刊》1984年第10期。

e  《中国唐史学会会刊》1985年第3期。《山西日报》,1985年4月21日。

f 王文超、赵文润主编:2002·登封·国际武则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则天与 嵩山》,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45—54页。

 

 

持,主观的倾向性越应该接受史学基本原则的约束。证据,如何看 待各种证据,尤其是对立观点的证据,这个史学的核心问题,在这 样的争论中显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