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人一生的记忆,大都会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漫漶不清。可总有那么一些小小的片段,却像被标注了特殊的标签一样,很容易浮现在脑海里。
 
一直记得,在许多年前的某个下午,橘色的阳光透过学校阅览室的窗户,照在铺在桌面的一份报纸上。一幅有趣的漫画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画上,一块饼将一块砖打得粉碎,而我手里正好捏着一块硬得咬不动的饼干。
 
彼时的我,还只是个小学生,并不知道那是华君武老先生的漫画大作《桃酥得冠军》,也不能领会他妙笔生花讽刺当年食品行业和建筑行业双双质量不过关的幽默。后来查阅资料,我了解到在改革开放初期,乡镇小企业的野蛮发展带来的大量劣质产品,曾一度成为严重困扰人民群众生活的社会问题。
 
现在想来,那应是我次看到《讽刺与幽默》报。当然我也不会想到,现在的自己竟然能够成为它的一员,甚至有幸为这份报纸的精选合集《中国漫画》做一篇小序。
 
在发行了四十二年之后,应广大读者的要求,《讽刺与幽默》报将历年的精品漫画结集出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有价值的事情。
 
文化产品的价值,是由谁来决定的?当然是广大的受众。但我以为,这个“受众”应该是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之下的“受众”。我相信,时间是强大的过滤器,许多名为“X红”的东西,会在短暂的华丽和喧嚣之后,踪影全无,而那些沉淀下来的,才有资格让更多后来者看到。一份报纸,能够在诞生几十年后还拥有如此众多忠实的读者,它的历年精选作品,还能够出版并获得认可,厚厚一册《中国漫画》的存在,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它的价值。就如同我记忆中抹不掉的那张漫画,许多年后,它的价值早已不仅限于大师的幽默和画工,更在于它对于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深刻印记。
 
《讽刺与幽默》报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同步,它也由此成为这个前所未有的辉煌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关于这个时代的文字和影像资料浩如烟海,然则漫画的历史,却独此一份。它比文字更鲜活,比影像更有趣,这一幅幅的画作,仿佛昨天才被画家们绘成,新鲜得墨迹未干,而它们讲述的一切,也仿佛刚刚发生。无论是对于曾经经历,或者未曾经历的人来说,它都像是一台时间机器,带你去触摸那个时代,大到庙堂国政,小到市井民生,无不栩栩如生。

《讽刺与幽默》报(人民日报漫画增刊)总编辑   岳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