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1章   为什么我们总和父母一样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师;小小的温暖的港湾——“家”,是孩子的所学校。一个孩子能否快乐成长、能否成才,与他的家庭息息相关。

身为父母,我们都真心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幸福生活,这背后就需要家庭这个温暖港湾的鼎力相助。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做孩子背后有力的后盾呢?

有些家庭很重视言传身教,父母积极主动地为孩子做出榜样示范,让孩子观察和学习。只有用心的陪伴,才能让孩子与父母亲密无间。有的父母很容易情绪失控,一言不合就怒火冲天,蛮横强势,教育效果非常不好。父母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才能让亲子关系和谐融洽。

有的家长牺牲了亲子时间来换取自己的自由时间,家庭成员之间除了吃饭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交流。你是否想过,妈妈和孩子,本该是世界上亲密的关系?有了妈妈的陪伴,孩子应该是自由自在的,快乐翱翔的。但实际上,有太多的妈妈,以“为你好”为名义,忽略了孩子的需要,反而责怪孩子不够听话。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无条件的爱。对父母来说,当孩子做了好事,他们会表扬孩子;当孩子做了错事,他们会批评孩子。但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妈妈对孩子的爱,不是因为“你听从于我”,而是“你值得被爱”。

好的父母是做一个能够随时敞开心扉的容器,包容和接纳孩子的一切,让孩子有一个坚实的后盾,勇敢无畏地做自己,展现自己。如果孩子长大以后唯唯诺诺,成为一个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和想法的人,肯定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

好的家庭会给予孩子自由表达感受和想法的机会,父母会耐心、认真地倾听,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建议和指导。而有些与之相反的家庭主要是以惩罚为主,孩子的行为必须以父母的喜好为准绳,父母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父母认为是错的事,孩子就不可以做;父母认为是对的事,孩子就必须完成,否则,孩子将会受到惩罚。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少不了磕磕绊绊,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当孩子受挫时,好的家庭会给予他强大的精神支持,引导他一步步克服困难,比如,如何收拾打碎的杯子、如何交朋友、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而有的父母庭则会选择指责孩子。

我们往往会把原生家庭的痛苦带入到自己的婚姻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无形中会期望伴侣给予自己那些从小缺失的关爱,这些关爱被称为“心理营养”。

原生家庭的缺憾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一段美好的亲密关系,一个能够弥补童年遗憾的伴侣,都能让人慢慢疗愈,渐渐成长。无论是名著中的简·爱,还是2019年热播剧中的苏明玉,都在亲密关系中得到了足够的“心理营养”,内心变得丰盈起来,心灵得到了爱的滋养。

婚姻不仅仅是找个人搭伙过日子,更需要的是彼此滋养,彼此成就,把对方变成更好的人,并且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完善和圆满的家庭环境。

 

小贴士

好的家庭会给予孩子自由表达自己感受和想法的机会,父母会耐心、认真地倾听,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建议和指导。

不想长大的背后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不想长大的自己。我们常常听到身边的人自称“宝宝”“小可爱”,从本质上讲,在中国,大多数成年人的心理水平还处于婴儿期。

相信你会经常见到这样的家庭:父亲把自己的父母放在位,把孩子放在第二位,把亲人和工作放在第三位,而妻子总是被放在后一位。尤其是当婆媳之间发生争吵时,部分男人们几乎总是会站在自己的母亲这边。你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种情况:看上去似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为了占座而变身体育健将。为了争抢一个座位,他们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为什么这些人如此易怒,一个座位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巨婴,就是指成年婴儿。他们的身体和年龄是成人,但心理上还处在吃奶的婴儿期。很多看上去处事老练沉稳的人,在情感中依然像个3岁的孩子,身体看起来健壮有力,追求温暖的方式却是笨拙、吃力的。

我们该如何长大?

在情感关系中,我们常常发现自己都像是被困在某个年龄段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我们不知道真相,别人就更难知道真相。总是做孩子的成人,无论是面对自己还是他人,不容易展现出成熟的一面。而总是充当老大的孩子,也很难让自己在别人面前展示出自己柔弱、需要被照顾的一面。

生命的成长在于“矫正性”的情感体验,之后,才能真正开始完成人格的整合。

比如下面的这个场景:小孩子心性的丈夫和强势的妻子,发现双方都忘记了接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强势的妻子往往有以下两种选择。

个选择:她会因为无法容忍这种她认为愚蠢的行为而情绪失控。妻子会觉得,连接孩子放学都能忘记的男人,怎么能值得信任呢?还能指望他什么呢?我们回溯到她的童年时期,她的母亲也曾用非常鄙夷的口气和她说过同样的话。孩童时期的她不能选择软弱,因为这样会成为妈妈的累赘;她不能孩子气,因为不想让妈妈承担更多。她不能让这个不被爸爸爱的脆弱女人再受到伤害了,所以虽然还是个孩子,却总期盼着自己迅速长大。

而在成年后的婚姻生活中,她发现自己的丈夫几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这对她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她不知道,这个男人关心的是享受快乐,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对他来说无趣得很,他是一个有趣的人,在处理这些无趣的事情方面却一筹莫展。可以说,现在的妻子几乎是小时候妈妈的翻版:当自己不得不做很多家务、操持这个家时,“大宝宝”般的丈夫什么都不挂在心上,尽管放心地睡大觉。她心中充满了愤怒。所以她在无意识中重复了妈妈对她使用的方式,试图获得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但这样的方式在另外一个“小男孩式”的男人身上并不适用,她并没有获得想要的反馈,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

天真无邪的“大宝宝”式的男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他的原生家庭中,他总是被父母批评得体无完肤,只有当他呈现自己天真的一面时,才会获得父母的认可,所以他害怕的就是冲突。忘记接孩子之后,他也许早就在内心责怪自己无数次了,所以面对妻子的指责,随便一句话就会让他感到崩溃。妻子的指责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二个选择:意识到自己在重复过去。妻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不断地重复过去,她正在制造另一个痛苦的自己。当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受到小时候经历的影响时,尽管当下还是有情绪,但是她可以选择有意识地平复自己,不再将丈夫想象成自己小时候期待的那个父亲,不再把对父亲的不满迁怒到丈夫身上。而是打开内心,看到丈夫的内心也是渴望承担责任的。妻子会鼓励这个不知所措的丈夫,帮助他成长为一个有足够担当的男人。

她可以说:“我对你忘记接孩子放学这件事真的很失望,我甚至想骂你,这样也许会让我一时痛快。但我也知道,你内心已经很自责,你也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你也渴望在我面前做一些负责任、有担当的事情,做一个成功的男人。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怎么做才能更好地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妻子选择了比较符合丈夫内在心理年龄状态的处理方式,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期待要求对方,而是结合两个人的真实情况“因地制宜”。一种深刻的同理心,不仅能理解自己,也做到了理解他人。但是实际上,能够这样做的人太少,这样的事情做起来也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