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 紫禁城宫殿

紫禁城当时的规划有三大特点。,明代北京宫殿是在元大都的基址上营建的。当拟制规划时,规划师们不仅掌握元大都的基本情况,而且十分熟悉地上建筑的情况、水系的来龙去脉以及暗沟的排水高程和坡度,因此在营建新城时得以充分利用原有的遗物,节省了很多工程量。由于紫禁城中缺乏水面,所以把太液池中的水从城垣的西北隅引入,向南回绕,在紫禁城的午门内的一段就是美丽的内金水河,然后从东南方向流出,经菖蒲河、御河和通惠河接通。第二,明代的都城规划吸取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优点,对元大都宫殿布局做了许多改动。元朝的大内正门崇天门(午门)至大都正门丽正门的距离较近,没有北宋汴京宫前天街的那种雄伟深邃的气魄。明代的北京规划遂吸取了宋代汴京宫前“州桥南北是天街”的布局……(建筑沿革P4)

 

这个设计既符合南京明宫殿后面以万岁山为屏障的雄伟构想,又节省了土方的运输。到了清乾隆年间,在万岁山的五峰之上建起五座玲珑秀丽的亭子,给紫禁城的山屏添了一景。登上景山万春亭极目遥望,可以看到世界上的景象——琉璃瓦顶金光闪烁的“宫殿之海”——紫禁城。(紫禁城宫殿的营建及其艺术P5)

 

当时运输的办法是将木材滚进山沟,做成木筏,待雨季山洪暴发,将木筏冲入江河,顺流而划行。遇到逆水时,便上岸拉纤。运输木材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运河、通惠河运到北京的神木厂。如浙江省的木材由富春江入大运河,经天津入北运河,再经通惠河入北京;江西省的木材通过赣江入长江;两湖的木材通过湘江与汉水入长江;四川的木材通过嘉陵江与岷江入长江,然后经运河北上,往往需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到达。以上这些地区,所产的良材美木多是特等巨材,当时称为神木。经这条渠道的木材由于产地大,货源足,因此从通州张家湾到北京崇文门的通惠河中,大量木材源源不断,依次运入神木厂。二是从山西的桑干河经永定河,把木材运到北京的大木仓。现在北京城内西单稍北的大木仓胡同,就是沿用五百年前为营建宫殿所设木仓的位置而命名的。(施工准备—采木P6)

 

这次重建竣工后约一百二十年,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的一天傍晚,雷雨大作,奉天、华盖、谨身殿,文、武楼,左顺、右顺门及午门内外朝房尽毁于雷火。当时由于没有留存这些建筑的图纸档案资料,掌握营缮的工官和工匠们不敢提出修复设计。只有工师徐杲和雷礼,凭着他们的精湛技艺和经验,根据灾后废墟情况,拟出修复方案。(施工过程P12)

 

正中的门楼,面阔九间(长60.05米),进深五间(宽25米),在建筑布局中达到了古代殿堂中“九五之尊”的等级。上覆重檐庑殿顶,自城台地面到脊吻,高达37.95米,是紫禁城内的建筑。城台上两侧,各设廊庑十三间,门楼两翼向南排开,俗称雁翅楼。在雁翅楼的两端,各设有一座重檐攒尖顶的阙亭。整个城台上的建筑,三面环抱,五峰突出,高低错落,主次相辅,气势雄伟,有“五凤楼”之称。

午门共有五个门洞,当中的正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后在成婚入宫时可以走一次,再是殿试的时候,宣布中了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出来时可走一次。宗室王公、文武官员只能走两侧门。东西两拐角处左右矩形洞,平时不开,只有在大朝的日子,文东武西,分别由掖门出入。再是殿试文武进士,按会试考中的名次,单数走左掖门,双数走右掖门。另外,明朝廷处罚廷杖大臣即在午门前的御路东侧举行。(午门P25)

 

★ 故宫国宝100件

《挥扇仕女图》中宫廷贵妇的形象刻画极为生动传神。细腻地通过面部和动态,以表现人物内心的活动。例如卷首位坐在椅子上的妇女,她的身子好像一摊软泥,那困倦慵懒的神态,似乎午睡犹未足。手中的小扇闲置不用,却教内监给她挥动着大扇。这一切说明她身份的高贵,享受着人间的富贵尊荣,然而却也极度的精神空虚与苦闷。(《挥扇仕女图》P68)

 

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是个很有才干而不拘礼法的人,好声色,家里蓄养了许多歌舞伎,常邀集宾客,专为夜饮。后主李煜想了解这一情况,就派画家顾闳中到他家中去窥探。顾氏通过目识心记,回来后画了一张画向后主交差,这便是传世有名的《韩熙载夜宴图》。采用了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表现手法,主人公韩熙载在画中反复出现五次,也就是通过五个场面来叙述夜宴的全过程。(《韩熙载夜宴图》P76)

 

此画用笔兼工带写,非常老练。设色淡雅,不同于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南城角这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来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沉,繁而不乱,严密紧凑,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五百余个人物的画面中,穿插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同时也善于从生活中发掘那些富于诗意、富于戏剧性矛盾冲突,并将它化为艺术形象,其概括和组织才能是令人惊异的。整个画面步步变化,使观者目不暇接,而且每看每异,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发现,觉得画幅后面,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画有尽而意无穷。(《清明上河图》P108)

 

瓷器彩绘,素有“青花幽靓,五彩华贵” 之说。具有典型特色的万历五彩,主要是釉下彩青花和釉上施以多种色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瓷器。当时尚未出现釉上蓝彩,故以青花的蓝色作为画面的一种颜色,同釉上的红、绿、黄、紫、褐构成丰富的色彩搭配。作为皇家御用陈设的“五彩镂空云凤纹瓶”,不仅成功地运用彩绘,而且熟练地运用镂雕技法,使图案增强了立体感。在装饰意图上达到“锦上添花” 的艺术效果,代表了这一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的高超水平。(《五彩镂空云凤纹瓶》P202)

 

据前人记述,从新疆运大玉到北京需要制作轴长三丈五尺的特大专车。车上有铜把,前用一百多匹马拉车,后用千名夫役扶把推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冬季则泼水结冰路面拽运,日行五至六里。据此计算自和阗至北京一万一千一百里,需时三年才能运到。玉料运到北京以后,乾隆皇帝选用《石渠宝笈》著录的《宋人画大禹治水图》轴为稿本,将原图发交内务府大臣舒文,命贾铨照图式样在玉上临刻。(《青玉大禹治水图山子》P254)

 

★ 故宫与皇家生活

九月初三,登极大典的准备工作就绪后,礼部尚书奏请即位。穿着白色孝服的弘历,先到雍正帝灵前祗告即将受命,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到侧殿更换皇帝礼服。皇太后也回本宫换上礼服升座。弘历到皇太后宫行“三跪九叩”礼。这时乾清宫正门要垂帘,表示丧事暂停。弘历由乾清门左门出,乘金舆,前引后扈大臣、豹尾班、侍卫等随行。到保和殿降舆,先到中和殿升座。在典礼中执事的各级官员行“三跪九叩”礼。礼毕,官员们各就位,礼部尚书再奏请即皇帝位,翊卫人等随弘历御太和殿,弘历升宝座即皇帝位。(乾隆帝登极P6)

 

皇帝平时起居的情况,据乾隆初年的记载,大体如下:皇帝每天起床后,常常是先进一碗冰糖炖燕窝,然后御乾清宫西暖阁或弘德殿或养心殿,翻阅以前各朝实录或圣训中的一册。八时前后或更早一些进早膳,同时阅王公大臣要求陛见名牌。进膳毕,披览内外臣工的奏折,然后召见和引见庶僚。到下午二时左右进晚膳,阅内阁所进各部院及各督抚的本章。晚间再随意进晚点。皇帝若在瀛台或其他御园居住时,其起居亦大体如此。(皇帝生活起居P51)

 

太监投身宫廷当差,内务府给予一定赏银后,太监实际上失去人身自由,不能再回自己家,除非年老或有严重疾病,才能放出为民。在宫廷当差,得任由主人驱使、打骂和虐待,所以太监经常逃亡或自尽。内务府对太监的逃亡、自尽等规定了严厉的惩办制度。一件道光二十年(1840)的档案,记录了内务府慎刑司对逃走的太监陈进福等四人,发遣到黑龙江给兵丁为奴的公文。(宫仆事务P103)

 

康熙帝的亲信大臣、南书房翰林张英曾记述自己随驾南巡时的狼狈情景。他说一路扈从,难熬的就是晚上宿营。一般日落即开始扎营,但大臣的仆役车辆都排在南巡车队后,往往入夜才能到达宿营地。而御营周围五千多米以内的井泉,早被向导处官员和太监等人,用黄龙包袱盖住,扈从大臣只能使用五千多米以外的水源。从等到仆役车辆至寻到水源,挖灶烧饭,常常时至二鼓(即二更)。所以只能草草就餐,略睡片刻,五鼓(即五更)又起身撤帐装车,赶至御营前恭候皇帝启行。(巡幸准备P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