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铃木春信作为江户中期的浮世绘大家,师承关系一直没有定论,《增补浮世绘类考》中认为铃木春信是西村重长的学生,目前日本学界更偏重这种说法。从春信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没有很明显地继承西川祐信或石川丰信的画风,而是取其各自的优点为己所用。在春信早期的作品中,他的笔法更接近石川丰信的造型风格,但在构图上,有着与西川祐信绘本构图上的相似之处。在明和二年之后,春信才开始迈入创作的高产期和期。同年,铃木春信在雕版匠和印刷匠的协助下,在红摺绘色彩的基础上,采用多色套印法成功创制出了批锦绘作品。这些作品比红摺绘的色彩更加丰富,画商们将其比喻为精美的锦缎布帛,由此“锦绘”一词便成为浮世绘的代表,使得传统木刻版画的技艺前进了一大步。这种“彩色版画”一经面市,就广受追捧,这让春信备受鼓舞。

锦绘丰富了这位艺术家后五年的创作生命,他一直不间断地进行创作,期间创作了六百余幅锦绘作品,效率之高令后辈画师望尘莫及,并且其中很多都是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如婉约雅致的“坐铺八景”系列,体现和歌意境的“风俗四季歌仙”系列,以及晚年绘制的“绘本青楼美人合”系列。此外,从奥村政信时期开始兴起的美人见立绘,也由铃木春信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他借由简单的形象替换方式,以中国和日本的故事典故为视觉渊源,让见立绘更具传统美学思想。

铃木春信的浮世绘作品题材广泛,其中以美人绘见长。他笔下的美人与前辈大师们大异其趣,没有菱川师宣美人的大气稳重,也不是怀月堂安度笔下艺伎的妩媚风流,而是个个就如林黛玉般的柔弱闺秀或是江户城中熟识的平民少女,她们眉清目秀、手足纤巧、身姿优雅、气质清新、诗意盎然。他强调女性身型的秀美,弱化面部表情的处理,给现实生活中的她们统一戴上了千篇一律的清纯面具,并在这些天真可爱的女孩表情与姿态中加入了戏剧性,让观者从一幅画中能扩展开各种各样的联想,被当时的江户市民专称为“春信式”美人。这些年少的美人洋溢着的迷人的柔弱、感伤之美,传达了春信主观的理想境界,这是艺术评论家们用“梦幻”来形容其美人的原因。 这也使他与同时代的其他浮世绘画师在风格上拉开了较大的距离。可以说是 春信让浮世绘艺术平稳地纳入日本美术的主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