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

  1. 孩子一咳嗽不要马上想着止咳

孩子咳嗽了,中医认为,这是外邪伤到肺的表现。本来“肺为娇脏”,孩子的肺则更为娇嫩,如果处理不好,外邪就会留在里面,可能引发孩子肺部的其他毛病,比如哮喘等。

孩子得了哮喘以后会比较麻烦,在医院里面治疗,常常会用到治哮喘的激素类药,稍不注意就会对孩子的生长造成影响。哮喘还有个很坏的地方就是如果当时没有治好,可能伴随一生,后甚至会因为这个病而送命。邓丽君就是因此病而早逝的,特别令人惋惜。其实,小孩子基本上不会无缘无故地咳嗽,一旦咳嗽,一般都是由外邪引起的。如果成人患有咳嗽,除此以外可能还有别的原因,比如肾虚等。《黄帝内经·素问》里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是孩子的体质较为单纯,哪来那么多的肾虚呢!

治疗孩子的咳嗽,重要的是要找到引起他咳嗽的原因,不能针对咳嗽本身去止咳。

打一个比方,有个成语叫“立竿见影”,是说把竿子立在那里,立刻就可以看到影子了,要想清除影子,只要把竿子拿走就行。但如果我们不拿走竿子,只想凭空清除影子,那是无法做到的。

治孩子的咳嗽也是一样的道理,外邪入侵,这就相当于竿子,而由此引起的后果,就是咳嗽。所以咳嗽只是影子,我们想要清除咳嗽,需要把力量放在祛除外邪上,如果一味地去治疗咳嗽,反而会做许多无用功。

  1. 不要夸大孩子的咳嗽,以免影响医生的判断

中医里有句话叫“见咳休治咳”。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家长无法正确看待咳嗽,一听到孩子咳嗽,就觉得无法忍受。

有一个外地朋友,在我出差时给我发短信说:“求求罗博士,救救我的孩子吧!孩子的咳嗽让我们都快崩溃了!”

我想这可不得了啦,不能见死不救啊。但等我见到这家人,询问了好久,都没听见孩子咳嗽一声。我很奇怪,就问为什么没有听到孩子咳嗽呢?他们回答我说:“孩子早晨起来会咳几声,晚上睡觉前会咳嗽两声。”我一听就晕了,心想这就是你们说的重病啊?这孩子一天才

咳嗽四五声。家长就已经觉得受不了啦,用非常严重的语气来形容孩子的病情,他认为形容得夸张一些,医生就会更加关注。

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后都会本地这么做,可大家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其实会耽误孩子的病情。因为医生诊病的时间是很短的,他没有更多的机会像家长那样观察孩子,所以他会仔细地听家长的描述。如果家长说话夸张,那医生会想:咳嗽这么厉害,应该下一些力道大的药物,结果猛药一下,不但咳嗽没好,孩子的脾胃也垮了。

出现这种情况不能全怪医生,家长没有准确地描述孩子病情也是很大的原因。因此,家长学习医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孩子生病后能够恰当地汇集孩子的症状,向医生准确地描述。

  1. 治咳嗽不能用药往里面压

家长一定要正确地理解什么是咳嗽,咳嗽就是孩子体内的“前线部队”在跟“敌人”交火,想把“敌人”赶出去,那些“枪声”就是咳嗽。这时,我们不能跟“司令”—医生汇报,说战斗太激烈,我受不了,快想想办法让它们停止打斗吧。

孩子咳嗽的时候,家长们往往都希望用强力止咳的药,这样就相当于直接把神经给阻断了。

根据我的经验,即使当时用强力止咳的药物把咳嗽止住了,但一般都是压一段时间后又爆发了。因为强力止咳的做法会导致邪气直接留在肺里出不去,祛不了根,结果咳嗽会迁延不愈,每年到一定的时期都会发作。

咳嗽是外邪入里导致的,正确治疗咳嗽的思路应该是往外走,往上走,不能用药强行往里面压,我们要找到引起咳嗽的根子—外邪,把主要力量放在解决外邪上,把次要力量放在调理咳嗽上。

《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

  1. 不管哪个季节,“寒”都是孩子生病的主要因素

针对孩子身体的疾病,中医的调理方法有很多。其实孩子的疾病基本上都没有大病,除非是家里装修污染等情况所引起的重病,一般的情况下,孩子的病都好解决。

家长要尽力做什么

在调理脾胃的前提下,大家要把孩子的外感给消灭掉。外感是家长头疼的问题,每次孩子生病基本上都是外感引起的,症状一般都是发烧、咳嗽。

其实,这些在我的上一本书《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里已经写得很详细,但家长们还是会问我很多细节,这也是我在这本书中再次补充讲解外感的原因。

外感怎么防范呢?大家首先要了解,我们所说的外感,绝大多数是由寒导致的,大家要记住这个概念。

风、寒、暑、湿、燥、火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生病

我们中医说的风、寒、暑、湿、燥、火,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生病。其中,火和燥容易结合,实际上它们是非常相似的。

但燥也有凉燥,燥和火与寒都可以结合。燥只是结果,热了以后会燥,凉了以后也会燥,燥了之后,液体不能均匀分布,一定会干燥,

所以燥是火和寒都可能有的。

同时,风也是可以和其他结合的。它可以与寒结合,也可以与热结合。不过火和寒是两极,只有火是不能和寒结合在一起的。暑和热是一样的,是一回事,热极了,就叫暑了。

除了火、暑之外,其他如风、湿、燥,都会和寒结合在一起助纣为虐,所以寒是需要重视的。

我认为,在某个环境、时间里,比如说幼儿园、家庭,或者是一年中的某个季节,各个时代,寒邪致病都是普遍的。所以张仲景写的《伤寒论》要把寒放在前面,他就很重视这个“寒”。我常常讲,国外说感冒是“catch a cold”吧?人家也很聪明,也知道人受寒后会生病。

夏天的感冒绝大多数也是受寒引起的

好多人和我讨论这个事,夏天的感冒怎么来的?我说绝大多数也是受寒。大家可能要说,夏天不是热吗?孩子感冒应该是受热导致的,怎么会是受寒呢?

以我的观察,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外感都是寒邪引起的。为什么呢?大家体会一下,夏天室外温度高、太阳晒,我们会出汗,然后我们走到凉爽的空调房里,再出来时又会出汗,当我们再回到空调房里,冷风一吹,就打喷嚏了,身体一阵发紧,这个是什么引起的?是温度降低引起的。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我爬山感到很热很热,出了一身汗,到了山顶以后,风呼呼地吹,就会觉得皮肤一阵发紧,这样就是受寒了。

还有一个例子,比如说外面天很热,太阳晒得人出汗,当走到阴凉的地方,风一吹,你觉得很凉爽,全身毛孔都张开了,身体温度迅速降低,马上就会觉得浑身发紧,很快就流清鼻涕了。

看了上面的例子,大家想想,感冒是什么引起的?是热引起的吗?同样是寒引起的。

另外,夏天我们喜喝冷饮,这样就把寒带到身体里面去了。实际上,夏天的寒邪,有可能比冬天还重,因为冬天你会把自己保护得很好。总之,夏天导致我们受寒的因素不少。因此,大家在夏天一定更要重视寒的危害。

一年四季里,寒导致人们经络运行速度减缓,导致防御系统出现问题,营卫之气不能够正常运行,外邪入侵的机会特别多。

风是寒的载体,湿会加重破坏

风是什么?是寒的载体,所以风跟寒会结合在一起。湿会加重破坏,把你的防御系统给搞得一团糟,这个时候再受寒,叫作寒湿,问题更严重。

《图解舌诊》

1.阴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1)阴虚的人有个明显特征:舌头红

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外感,但是舌头上苔薄或没有苔,颜色是红的。中医管这种舌象叫舌红苔薄,有这种舌象的人基本可以断定是阴虚体质。

现在湿气重的人太多了,如果一个人体内阴虚又有湿气会怎么样呢?舌头是红的,但是上面有苔,舌苔会把下面的红给盖住。

大家要知道,现在很多人都是几种体质复合在一起的,有的人舌红,但是苔并不薄,这是阴虚被水湿掩盖的一种表现。

(2)舌苔很薄或没有舌苔(萎缩),是阴虚的表现

舌苔为什么会萎缩呢?因为当你阴虚的时候,体内会有热,而舌苔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当你体内的津液被耗伤了,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也被破坏了,舌苔就会萎缩,这个时候舌苔会很薄,甚至没有苔。

(3)老人舌头上有很深的裂纹,是阴虚的表现

什么样的人阴虚的情况比较多?我的经验是,老人阴虚比较多。为什么?因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津液消耗比较多,到老年时,津液已经不多了,结果就形成了阴虚体质。

从舌象上看,老年人的舌头很红,上面有很多裂纹,都很深,而且一吃辣的东西,舌头就有不适感,这都是阴虚的表现。

(4)舌苔分布不均、舌质偏红,绝大多数是阴虚引起的

还有很多人是地图舌,就是舌头上莫名其妙地掉了几块苔,露出红色的舌质,这种舌象绝大多数是阴虚导致的。

(5)舌质由红变白,说明从阴虚体质变成了血虚体质

在我的经验中,碰到过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由阴虚体质向血虚体质转化的。阴虚和血虚是互相累及、互相牵扯、互相发展的,阴虚严重就会血虚。实际上,真正阴虚体质的人比较少。为什么呢?很多人曾经是阴虚体质,但是后来都转化为血虚体质了。

这样的人,舌头上有什么表现呢?舌头一开始是红的,慢慢就变成淡白色的了,因为里面的血液在慢慢减少(舌头红是以血液充盈为条件的,如果体内血不足,舌头怎么会红呢)。

如果你曾经出现眼睛干、手干、手心热等问题,舌象也是上述情况,那就要好好养养血。慢慢你会发现,舌头红了,舌苔也出来了。

当然,也有不少血虚体质的人,原本舌头淡白,不知道什么原因,舌头渐渐变得有点儿红了,这说明他的血虚体质向阴虚体质转化了。

2.从饮食上调理阴虚体质

凡阴虚体质者,宜多吃些清补类食物。宜食甘凉滋润、生津养阴的食品,宜吃新鲜蔬菜和滋润类的水果。忌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忌吃温热香燥食品,忌吃煎炸爆炒的食物,忌吃性热上火食物,忌吃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

下面推荐几款阴虚体质之人宜常吃的食物。

鸭肉:能滋阴养胃。《本草汇》说它“滋阴除蒸”。清代名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民间也认为鸭是理想的清补之物,阴虚体质宜食之。我翻看乾隆皇帝的用膳记录,发现乾隆的膳食里,用鸭肉做的菜特别多,几乎每天都有。他活到了89 岁,是古代皇帝里面长寿的,注重饮食调养,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猪肉(皮):猪肉有滋阴和润燥的作用。清代名医王孟英曾看到铁匠打铁,燥热异常,但是身体都平安无事。问其缘故,铁匠说他们都喝瘦猪肉熬的汤,所以王孟英有所领悟。后来他总结出猪肉滋阴的特点,他说:“猪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止消渴。”《本草备要》:“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津液,泽皮肤。”所以适宜阴虚体质者。食用猪皮效果更好。张仲景曾创立猪肤汤以利咽润燥,就是这个思路。

鸡蛋:不仅能益气养血,而且无论鸡蛋白还是鸡蛋黄,均有滋阴润燥的作用。过去有的滋阴的中药方子,会在熬好以后,打入1 个鸡蛋,搅拌,中医认为鸡子黄(鸡蛋黄)有滋阴的作用。

:有生津、润燥、清热的作用,对肺阴虚或热病后阴伤者宜。

《本草通玄》:“熟者滋五脏之阴。”《重庆堂随笔》:“温热燥病,及阴虚火炽,津液燔涸者,捣汁饮之立效。”老北京有秋梨膏,就是用秋梨配些滋阴之药熬制的,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的作用,一般北方的超市里面可能都有卖。其实,不论是否是秋天,只要有阴虚的情况,都可以拿来喝。还有,过去在开润肺止咳的方子时,有的老中医会让人把一个雪梨切片,与药同煎,取的也是滋阴的效果。

桑葚:有滋阴补血之功,能补肝肾之阴。明朝名医缪希雍写的《神农本草经疏》里面说它“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还说:“消渴由于内热,津液不足,生津故止渴,五脏皆属阴,益阴故利五脏。”尤其是肝肾阴虚体质之人出现消渴、目暗、耳鸣者,食之宜。有一次出差乘坐飞机,看到飞机上提供的饮料里面都有桑葚汁了,我很惊喜。因为在平时,桑葚在其上市的季节满街都是,买回家洗洗就可以吃了,非常美味;但是一过季,就难觅踪影了。现在能生产出桑葚饮料,就有利于保存了。

枸杞子:有滋阴益精之功,尤其对肝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有较好的调理效果。或是当人出现肺阴虚引起的潮热盗汗、虚劳咳嗽,糖尿病引起的阴虚消渴等症状,食之更佳。民国时候的名医张锡纯曾经每天晚上口渴,把一碗水放在床头,早晨起来一看,饮用了大半。后来,就在睡觉前吃一口枸杞子,结果晚上居然不渴了,可见其滋阴润燥的功效。

燕窝:性平,味甘,有补气阴的功用,尤其能益肺阴,为清补佳品。凡阴虚体质,尤其是肺阴虚者,如肺结核病、支气管扩张、肺痿、老年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宜食之。清代医家张璐说它能“调补虚劳,治咳吐红痰”。吴仪洛说:“燕窝大养肺阴,补而能清。”《本草再新》中也有“大补元气,润肺滋阴”的记载。现在大家对燕窝有很大的争议,尤其现代科学分析其成分简单,没有什么营养,再加上种种造假手段,几乎让燕窝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燕窝是非常好的药食同源之品,这是无可非议的。我看乾隆皇帝的用膳记录,他吃得多的就是燕窝,一天里面,总有几道菜是与燕窝做的,多的是燕窝和鸭子一起做的菜,御医们绝不会把没有用的东西这么频繁地给皇帝食用的。我曾经有位非常要好的朋友,送给我一盒燕窝饮品,我给老母亲喝了。后来,老母亲突然问我,为什么这些天皮肤这么光泽润滑。总结来总结去,这些天就是多用了这个饮品,其他的饮食没有什么特别的。这就是燕窝的滋润之功。

银耳:有滋阴养胃、生津润燥的作用。银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民间常用的清补食品,尤其对肺阴虚和胃阴虚者,为适宜。

阿胶:既能补血,又能滋阴。《本草纲目》记载:“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尤其是肺肾阴虚之人,食之尤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