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如果你到网上书店用 “心理学”当关键字搜寻,光是中文资料保守估计也能得到成千上万条,有些一望而知是教科书(例如《普通心理学》),有些着重于专门领域(例如《临床心理学》),有些教导“特殊”技能(例如《恋爱心理学》),有些带着一抹玄妙的色彩(例如《识人心理学》),有些像是高人传授秘密心法(例如《老狐狸心理学》),更有不少难以从字面上了解其内容(例如《食物心理学》)。然而这些就代表心理学了吗?
有人说 :“看完一整本普通心理学课本,好像也没有更加了解别人的心理嘛!”“到底心理学都在学些什么呢?”这些问题反映了一个基本现象,就是所谓“正统”心理学所提供的知识,往往跟一般读者的期待有落差,不像坊间命理老师或两性专家那样亲民,这个现象可以先从心理学的定义谈起。
俗语说“一样米养百样人”,在我们周遭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总不乏一些让我们感觉像是“外星人”的家伙,其穿着打扮或举止谈吐,从有点“怪怪的”到完全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当我们试图去理解那些“外星人”的想法及行为背后的原因时,我们就已经扮演着业余心理学家的角色了。
事实上,心理学的原点,就是希望对人类的想法与行为提出一套合理的解释,并且让我们有办法进一步预测、甚至是去影响别人的想法与行为。
广义来说,当一个三岁孩子以哭闹的方式让妈妈抱抱安抚时,他已经是个颇为熟练的应用心理学家了,因为通过生活经验,孩子学会了用有效的方式来影响妈妈的行为,这在本质上与专业心理学家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然而这些通过生活经验所获得的“经验法则”——不管是从嘴唇厚度判断伴侣够不够专情,还是从客户在餐厅选择的座位来拟定谈判策略,都被归类为“通俗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