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一、倒账风潮

这场倒账风潮,发生在光绪八年(1882),

在此之前,大清国的股份制企业刚刚冒头,前景看好。其中,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起到了示范作用。

这两家股份公司获利甚厚,激发了人们的投机狂热,以后一有新公司出来,都有千百人争购股票。

中国家股票公司——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也宣告成立。

往里投钱吧!只要投进去,就能生出更多的钱来了!

这个似乎不合常理的说法,就是眼前的事实,无数老百姓怎能不信?这股大众投资热,也深刻影响到钱庄的业务,各钱庄无不卷入其中。

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众手浇开幸福花”的大好时刻,一场金融风暴卷地而起。

这是历史给大家变的小魔术:只要你跟着千百人一起把钱投下去,常理就回归了。

投资过热——股票跌价——公司破产。

光绪八年十二月初四(1883年1月12日),“金嘉记源号丝栈”因为亏损56万两巨款,突然倒闭。

这家商号一垮,牵累的钱庄一共有40家。

其他没沾水的钱庄见势不好,都纷纷收回贷款。眼看就要来到旧历年的年终了,金融市场银根骤然紧缩,不是吉兆。

钱一玩不转,用现在的说法就叫“资金链断裂”,那是神也解决不了的难题。

资金一紧,市场越发恐慌,商号跟谁借钱也借不到。跟着就有20多家商号因为资金周转不灵,完了!

金融危机就是链式反应、接连跳水、多米诺骨牌效应,没有谁敢去救市,也没有人敢逆势操作。

这20多家商号一倒闭,倒欠人家的款项160多万两,这又牵连到20多家钱庄玩不转了,在除夕之前停业清理。

到了正月初五,上海南市和北市的汇划庄,停业了快一半。

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也在风潮中烟消云散。

这个年过的,一片白茫茫啊!

这一年,也该着上海金融业多灾多难。到了光绪九年的10月上旬,金融风暴再次刮起,广东商人徐润经营房地产亏损,拖欠债务好几百万两还不上,牵累钱庄22家。

紧接着,上海“阜康雪记钱庄”破产倒闭,再次引起金融业大地震。

这个钱庄,是浙江巨商胡光墉个人开的。他在杭州、宁波、福州、汉口、北京等地也有“阜康”钱庄和银号,此外还有当铺22家。

当时各省的公款和权贵豪门的钱财,大多都存在他各处的钱庄里。

胡光墉的破产,极富戏剧性。

他依仗雄厚资本做后盾,主营茧丝。那时候,生丝是外国商人中意的中国商品,茧丝市场的价格一般都操纵在外商手里。

胡光墉倒也有点民族自尊心,意欲与外商在茧丝市场决一雌雄。他叫手下的各当铺在江浙两省放开收购茧丝,预付给蚕农定金,务必不要使货源落入外商之手。

而后,他便在伦敦组织销售,要开拓自己的茧丝外销渠道。

哪晓得人家外商也有地方保护主义,伦敦茧丝收购商联合起来,故意压低收购价,上海的各洋行见势头不对,也同时停止收购茧丝。两边先后一动作,茧丝价格立刻大跌。

几天之内,胡光墉就亏损了白银1000多万两!

当年10月,他在杭州的泰来钱庄率先倒闭,11月,上海阜康雪记钱庄跟着倒闭。这一来,他庞大的金融帝国的信用立时中断,上海商界为之震动!

上海的消息一传出,各地富商纷纷涌向胡光墉的钱庄提现,一家伙就提垮了他在各地的钱庄和银号。

大清的金融界顿时一片愁云惨雾。

过去,钱庄业一直以票号和外商银行为后援,现在票号和外商银行都拒绝向钱庄拆借资金。

钱庄回天乏术,只得接连倒闭,连累到各行各业。一时之间,上海倒闭的钱庄、商号有好几百家。影响还波及镇江、汉口、福州、杭州、金陵、天津、宁波等地。

到处都是风声鹤唳!

胡光墉这祸惹大了。他是有官衔的,任江西候补道,朝廷一怒之下,革了他的职,还命左宗棠对他严加追究。

当时正值中法战争爆发,这又给上海金融业雪上加霜,钱庄停业的有十之六七。凄凄惨惨又过了一年。

这个惹了塌天大祸的胡光墉,就是清末著名的官商胡雪岩。“雪岩”,是他的字。

自从台湾已故作家高阳的五大本历史小说《胡雪岩》出版后,胡雪岩这个“红顶商人”在当代中国,可谓妇孺皆知。

胡雪岩之所以被当代人欢迎,因为他是白手起家的楷模,符合大多数人的对自己前程的心理期待。

胡雪岩幼时家贫,也是靠帮人放牛为生的。稍长一点,经人推荐,到杭州一家于姓钱肆当学徒,得到肆主赏识,提拔为“跑街”(业务主办)。

咸丰十年(1860),胡雪岩因他的勤勉,时来运转。他的老东家无后,临终前就把钱庄赠给了他,从此他自开“阜康钱庄”,开始和官场中人往来,终成为杭州一大商绅。

胡雪岩的成功经验有很多,包括调教几个老婆、使之分别发挥正面作用的经验。这个平民出身的官商,成为当代中国的全民偶像,是有其特定原因的。

但是很不幸,在中国金融史上只有胡光墉,没有“胡雪岩”。只有他耻辱的惨败,而没有他辉煌的业绩。玩钱玩失败了的人,在这里没有任何光环。

 

二、贴票风潮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又发生了一场贴票风潮,

所谓“贴票”,是融资双方在办理贴现业务时的一个特殊手段,举例来说,比方客户存入90元现金,钱庄却开出面额100元的半月期远期庄票一张,到期客户可以凭票支取100元现金。

这等于是钱庄和客户的位置倒过来了,是客户借钱给钱庄使用。

当时贩运鸦片能赚大钱,因此鸦片商就拼命向钱庄借钱,放手开展业务。

钱庄的资金被借光了,就以高息吸储,弄来钱就马上贷出去。

这就是贴票,是金融业的一种另类经营,违反了金融业的规矩。首创此法的,是潮州帮一个姓郑的商人开办的协和钱庄。

他这一弄,效法者众。因为此法吸储极快,有的钱庄就专营贴票业务,被称为贴票钱庄。

贴票钱庄一多,各家就要展开竞争,致使利率越抬越高,贴票率甚至有达到60%的。

——我们看着很眼熟吧,这不就是非法集资吗?

当时人们见贴票来钱快,就全民大动员,上至富豪家眷,下至妓院女佣,都拿出私房钱来凑热闹,还有借贷的、变卖衣物的,谁都想贴上一票。

这样会出大问题的!利率越来越高,集资的钱庄越来越多,钱庄互相间融通不了,也就意味着资金链要断裂。

这个大崩溃的日子,终于来了!

一个月内,上海几十家钱庄倒闭,接着所有的贴票钱庄全军覆没,还连累到一批根本就没沾边儿的汇划庄。

上海金融界,又遭一劫。

 

三、橡皮股票风潮

在大清倒台的前一年,上海又发生了橡皮股票风潮。

所谓“橡皮”,是那时候上海人对橡胶的叫法。

当时有一个英国人麦边,在上海开了一家“橡皮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这家橡皮公司的牌子已经挂了五六年,但业务总没有什么起色。后来恰逢1909年世界橡胶价格大涨,伦敦市场生橡胶价格疯狂飙升,消息传到上海,麦边先生灵机一动——他要借此良机搂钱了!

他找来了几位笔杆子,在报纸上鼓吹“今日橡皮之作用”,展开舆论轰炸,花说柳说,总之,都是说“橡皮”这玩意儿跟国家现代化密切相关。

把大道理谈完,又谈具体的,自夸本公司在南洋大种橡胶,进展顺利,不日就会财源滚滚。

媒体的忽悠,比啥忽悠都强。上海的官商平民,无不受到他的蛊惑,竞相购买他那个皮包公司的股票。

许多官员和商人想玩大的,就向钱庄借款来买橡皮股,许多钱庄也投下巨资,把麦先生的橡皮股票炒高了十六七倍。

这麦先生空手套白狼,启发了在华的广大外商,群起而效仿,各种橡胶种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而且,他们在自己的招股章程上都特别说明:本公司以外资银行作为自己的往来银行。这就更增加了“可信度”。

到宣统二年(1910)三月,麦氏橡皮公司股票上涨了28倍,其他跟风的公司股票也都上涨了五、六倍。麦边等一伙洋诈骗分子琢磨了半天,看样子股票市价已经涨到顶了,就抛出手中全部股票,先后卷款潜逃。

六月,外商银行突然宣布:停做一切橡皮股票押款!

橡皮股票随之一落千丈,成为废纸一堆。

这次地震的力量太大了,大批钱庄应声而倒,总共被骗子卷走了几千万两银子。100多家钱庄,倒得只剩下30多家。

眼看真个市场都要大崩盘,上海道和两江总督慌的不行,连忙向外商银行借款,以维持市面。

度支部又下令大清银行、交通银行紧急调运银子到上海,上海商会也向汇丰银行高息借了款,这才把局面稳定住。

这次风潮,足可见出外商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能量——说让你死,你就肯定活不了。

什么叫做半殖民地,这就是半殖民地,金融的命脉全都被人把持了。

这样的王朝,还能活上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