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写给家长的话

我叫林雨飞,是7岁女孩栗子的妈妈。我自己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绘画,我的家庭背景跟艺术也不沾边。女儿刚出生时,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并不懂艺术的妈妈。

栗子1岁半时,我开始有意识地学习美育知识,不仅读了很多艺术类的书籍,还参加了很多成人艺术培训班,并和栗子一起进行家庭美育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愈加发现父母在家庭美育中的重要性。因此,从栗子3岁半开始,我们便约定每周一起去参加一次主题艺术活动,比 如看艺术展览、参加自然创作等。

随着栗子渐渐长大,家庭美育的成果也慢慢显现出来。于是,我梳理了我和女儿是如何走上家庭美育之路的,希望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分享给更多想带着孩子开启家庭美育的父母。 

美育培养的是感知美、表达美的能力 

很多人将美育单纯地视作学画画,因此认为美育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其实,美育的内涵与重要性远不止于此。广义的美育,指的是将美学的原则融入各个学科、各种生活场景的教育;狭义的美育,则是培养艺术能力的教育,比如各种艺术培训,包括画画课、音乐课、手工课等。

我对栗子进行的美育以家庭教育为主,以狭义的美育为起点,以美术创作为基础,融合了其他艺术门类,比如绘本、戏剧、设计等。我的美育目标也并不是让孩子去考美院、当画家,而是培养孩子感知美、表达美的能力,这可视作一种广义的美育。基于此,我会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引导栗子观察美、发现美,无论是逛商场、吃饭还是在旅途中,都是对孩子进行家庭美育的好时机。

家庭美育是过程教育。感知美是输入,表达美是输出,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专注力等能力,而这些能力远比画出一幅漂亮的画更重要,是在学习、工作,乃至家庭生活中都不可或缺的能力,足以构成一个孩子的人生底色。

在家庭中打下美育基础 

回忆起来,我对栗子的家庭美育实践源于我自己的绘画学习。33 岁的时候,我从零开始学习水彩画。从完全没有接触过到能画出非常写实的花卉,大概花了两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成人学画画和儿童完全不同。

成人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只要掌握了步骤和方法,学画画会比较快。但同时,成人因为已经有了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想象力和创造力便会相对匮乏,而这方面的缺失是很难弥补的。比如我画水彩花卉只能通过静物临摹,虽然可以画得非常逼真,但如果没有实物作为参照,我就很难画出来。

但孩子不一样,孩子画画的时候天马行空,会毫无顾忌地把自己脑海中的所思所想全都画出来。这种创造力往往会随着孩子的长大在学校教育中逐渐丧失。这一点也激起了我的好奇,那些艺术家是如何一直保有这种创造力的呢?于是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些画家的成长经历,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共同点。

一、从小受到美的熏陶

擅长画苏州市井风情的画家谢友苏先生出身于书画世家,但父母平时工作繁忙,并没有时间教他画画。在父亲谢孝思主持修复苏州园林的那一段时间里,他们一家人住在狮子林的后门。每当游客散尽园林关闭之后,父亲就带他在园子里散步聊天。这段在家人的陪伴下被园林之美浸润过的时光,成为谢友苏先生日后创作的灵魂所在。

二、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

孩子天生爱画画。只不过这样的兴趣在乱涂乱画的涂鸦期常常被家长忽视或者压制,而当真正开始学习艺术的时候,孩子往往又会因为累或枯燥而草草放弃。那些极具艺术天赋的画家们则不同,他们从小就把画画当成好玩和擅长的事情去做,并不觉得画画是一件苦差事。这样越有兴趣,画得就越多、越好,从而更有兴趣的良性循环,成为他们在艺术上学有所成的基础。

三、持之以恒的积累和练习

很多画家都有废寝忘食练习写生和速写的经历。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众多艺术素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任何创新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主动练习,也是需要我们家长学习和努力的。

即使没有从事艺术相关的工作,也不是书画世家,也可以给孩子提供家庭美育的成长环境。因此,在栗子的成长过程中,我逐渐有了家庭美育的念头,并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既然知名艺术家都是在家庭中打下的美育基础,那么,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每个家长都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创造一个美育环境,这就是我在这本书中所提倡的家庭美育。

父母是孩子更好的美育老师 

有人会说,学校有美术课,孩子也在上绘画班,这还不够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回忆一下自己小的时候是如何接受美术教育的。

我一直认为几乎每个小孩都喜欢画画,并享受那种肆意涂鸦的快乐。小的时候,除了上美术课,我没有专门学过画画。在美术课上,也是老师给出示范和步骤,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画就行了。现在学校里的美术教育要比我上学那个时候更有趣,也更具创造力。但大部分学生很难在美术课上学有所得。可以说,仅凭学校的美术课,对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艺术感知力是远远不够的。

而家庭美育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其首要任务是把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喂饱”。带着美的意识去生活,就会发现处处皆是美和艺术。画画、音乐、舞蹈、烹饪、种植、服饰、天气等,这些和美有关的事物都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只要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 感受美、表达美,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创造美的素材和契机。容易感受美的人,也容易感受愉悦与幸福;能够创造美的人,也能创造自己的人生。家庭是美育的发生地,而父母是孩子更好的美育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