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序章

恒河亡,则印度亡。恒河兴,则印度兴。五万万民生绝非 小事。

——印度圣人斯瓦米·切达南达·萨拉斯瓦蒂

恒河是印度的一条河流,也是民心至爱。她夹裹缠绕着 种族的记忆,希冀与恐惧,胜利的欢歌,还有每一次的成败。 她是印度悠久文化与文明的象征,变幻不定,长流不息,但永 远是那一条恒河。她让我想起喜马拉雅山上白雪覆盖的山巅 与深谷—那是我热爱的地方;也让我想起山下富饶辽阔的平 原—那是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她在晨曦中微笑舞蹈,在夜 幕降临时变得阴郁而神秘,冬季狭窄、缓慢而优雅,雨季里又 咆哮着奔流不止。她有着大海一样的宽广胸怀,也有着大海一 般的破坏力。对我而言,恒河是印度的象征,承载着过往的记忆,她一路奔流至今,还将流淌着奔向未来的大海。

——贾瓦哈拉*·尼赫鲁

当我说到 Ma Ganga(恒河母亲)在呼唤我时,那些文字就 会自然而然地从心底涌上来。那些也许都不是文字,而是我内 心深处流淌着的心灵的溪流。

——纳伦德拉·莫迪

在喜马拉雅山区海拔将近 4000 米的地方,印度人阿莫德·潘瓦*正 在往溪水中投放祭品。他是一名客栈老板,也是虔诚的印度教教徒。他的 祭品有杏仁、葡萄干和一个椰子。溪流中的冰雪融水来自名为高穆克(意 为“牛嘴”)的冰穴。这就是恒河的源头。融水从冰川脚下奔流而下,而 那个冰穴看起来确实很像张开的牛嘴巴。溪流夹裹着潘瓦*的祭品,沿着 山谷奔腾而下,一直流向北印度平原。

就在刚刚,马特峰的雪顶和 3 座帕吉勒提山峰还都在夕阳的照耀下闪 闪发光,但黄昏很快就降临了。一块房屋大小的冰块从冰川上崩落,笔直 落入溪流中,掀起一阵巨浪。我急忙跑过河岸的灰色石滩,小心躲避。我 是从根戈德里出发,一路沿着高海拔地区徒步而来的,潘瓦*是我的向导。 他并不惊慌,继续奉上祭品,还脱光衣服,让自己浸没在漂浮着冰碴儿的 融水中。我们用塑料瓶装满圣水,放进背包准备带回家。我们在下山的路 上才遇见一所与世隔绝的隐修所。我们在那儿喝了些甜茶,在小屋里度过 了 10 月山中寒冷的一夜。

高穆克是印度重要的圣地之一,加上与印度圣物—“牛”—相 关的联想,更增加了它的神圣感。事实上,整条河流都是神圣的,它在印 度北部蜿蜒 2500 千米,从雪豹出没的山脉一直流到有食人猛虎的孟加拉 湾的红树林沼泽。这一片冰川就是它的发源地:冰层下汩汩涌出的溪水既 未受到水坝的阻截,也未遭受垃圾的污染,就这样一路流向恒河。

从地图上看,恒河赫然横亘在印度北部,是一条自西向东奔流的大河。 她的宗教和社会意义远远超越了恒河平原。自人类文明出现曙光之时起, 恒河水就不断从喜马拉雅山区带来肥沃的泥沙,哺育滋养着生活在恒河 平原的人口。千年以来,恒河平原一直是地球上为富庶丰饶、人口密度 的地区之一。也正因如此,**上无论是中亚的突厥铁骑,还是东印 度公司的英国商团,都对印度环伺觊觎,意图入侵、占领和劫掠这里。对于生活在恒河两岸的沙地与泥地上的农民和渔民而言,恒河被他们奉为衣 食父母。还不止于此,用梵文学者戴安娜·艾克的话来说,恒河是“圣水 的原型”,其精神力量充溢在各种水路、池塘和水井中,穿越南亚地区,一 直向远方延伸。

恒河女神盛名远扬,一部分源于如今散居各地的印度契约劳工。他们 曾是恒河平原上的农民,从加*各答搭乘渡船顺流而下抵达毛里求斯和西 印度群岛,在当地的甘蔗种植园里劳作。(20 世纪 70 年代,我的家人曾 在南美北部海岸边的前英属圭亚那群岛居住过几年,当地大约一半的人口 都来自印度。)在任印度总理后不到一年,莫迪曾到位于毛里求斯的一处 印度教圣地祈祷。他郑重地将 Ganga jal——恒河之水——倒入了这个名 叫“印度庙”的火山坑形成的湖泊(在法语中也称为“大盆地”)。在南 亚地区,不仅是印度教教徒才崇拜恒河及其所谓的魔力,就连穆斯林的莫 卧儿王朝皇帝阿克巴也喜欢汲取“不死神水”用于饮用和烹饪。也正是在 恒河岸边,佛陀乔达摩·悉达多创立并开始传播佛教。

数千年前,早期南亚文明的中心逐步从印度河流域(主要位于今天的 巴基斯坦)东移至恒河流域。尽管早期的梵文典籍中大多提及的是印度河,而非恒河,但过去 3000 年来,整个世界对于印度的所有想象主要还是来 自恒河。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和维吉*都提及过这条河流。来自阿拉伯、中 国和欧洲的朝圣者与探险家都描绘过它的雄奇壮美,以及两岸的繁华都市。 现在,巴特那只是印度并不起眼的比哈*邦首府,前身却是辉煌雄伟的“华 氏城”。公元前 6 世纪建城,全盛时期曾是全世界的城市之一,被历 史学家称为“印度的罗马城”。

恒河远非世界上长的河流,这一荣誉当属尼罗河。但恒河是人类历 为重要的河流之一,因为它的水量极其丰沛,雨季时,河水中夹带 着肥沃的泥沙,支撑着大约 7 亿人口的日常生活。“恒河生,印度生。恒 河亡,印度亡。”印度科学家与环保卫士凡达纳·希瓦这样说过。整个恒河 流域的覆盖面积超过 100 万平方千米,许多地方的沉积物厚度超过 1 千米。 这里不仅拥有全球的地下水储备,而且肥沃的土地上也生产出大量的 稻米、小麦和其他农作物。印度北部的人口异常密集,就像邻国孟加拉国 一样,该国占据了濒临孟加拉湾的恒河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区。而且这一地 区的居民数量仍在不断增长。2016 年,印度人口大约为 13 亿,超过全球 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联合国预测在 2050 年后,印度人口将达到 17 亿,印 度会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对于印度将近一半的人口以及 孟加拉国的 1.6 亿人口而言,恒河都是至关重要的生命之河,就连尼泊*的 灌溉用水都来自恒河的几条重要支流。

根据印度官方计算,恒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的总长度为 2525 千米。 当然,河流长度的测量是非常复杂的。一条河流“真正的”发源地总是充 满争议,对于支流的计算也众说纷纭。不过,有些印度学者认为恒河的长度在亚洲排第 20 位,而在全球只能排到第 41 位。相比长的 7 条大河而言, 它的长度还不及它们的一半。在长度上,许多不为外界所熟知的河流都能 轻易超越恒河,如流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额*齐斯河,流经巴 西和秘鲁的普鲁斯河,俄罗斯的勒拿河,以及加拿大的马更些河。就连恒 河自己的主要支流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上游段被称 为雅鲁藏布江,随后一直流向阿萨姆平原,在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地区 汇入恒河时,长度也比恒河本身还要长 500 千米。

恒河的源头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印度神话认定恒河的发源地在高穆 克冰穴。冰穴位于根戈德里圣地附近,地下消融的冰川奔涌而出,形成了 帕吉勒提河。地理学家则认为附近的阿拉克南达河才是真正的源头。它从 同样的山隙间流淌而出,一直往东奔流而去。阿拉克南达河比高穆克河更 长,不过两者很快就汇集形成了恒河。湍急的河水拍打冲刷着山脚下陡峭 的峡谷,流经瑞诗凯诗—披头士乐队在 20 世纪 60 年代曾来这里静修, 而今,这里却是成群的游客乘坐充气船进行白水漂流的地方—一直流向 辽阔平原上的印度圣城赫*德瓦*。在这里既不能食肉,也不能饮酒。

恒河从赫*德瓦*出发,在印度北部蜿蜒流淌,终奔向大海。但从 此地起,恒河就已经被大规模开发,用以水力发电或者灌溉。在 6 月雨季 来临之前的春季枯水期,当它流经北方邦的工业城市坎普*的时候,就已经干涸殆尽了。

只有在阿拉哈巴德市,当亚穆纳河汇入后,恒河才能重获生机,而亚 穆纳河自身也受到德里及其卫星城市的严重污染,全靠水质更为洁净的昌 巴*河的汇入作为补充。从这一段开始,恒河将流经广阔平原上众多主要城市—北方邦的瓦拉纳西和比哈*邦的巴特那,并承受几十亿升的人类 废物和工业污水。其中一部分来自干流两岸的城镇与乡村,另一部分则来 自拉姆根加河这些已经受到污染的支流的污水。干流流经贾坎德邦的东北 边缘,又穿过西孟加拉邦,后流入孟加拉国,在此被命名为帕德玛河。 也正是在此地,帕德玛河与雄伟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合流,共同抵达孟加 拉湾。而这些支流终形成了一片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三角洲地带。 恒河的一段流域受到法拉卡大坝的拦截与分流,经过一个急转弯后转向 南方进入西孟加拉邦地带,然后继续沿着几个世纪以前曾被普遍认定的 主河道,沿着胡格利河继续顺流而下穿过加*各答。1690 年,东印度公 司的乔布·查诺克正是在这里建立了贸易站,并终将其发展成为英属印 度的首府。

当然,就地质和水文而言,这里属于同一片三角洲。印度和后来的孟 加拉国之间的国际边界线是在印度 1947 年独立之后才划分的。1971 年, 巴基斯坦说孟加拉语的人口脱离了国家,建立了独立的孟加拉国(国名的 意思即“孟加拉人之地”)。千百年来,在如今繁华的加*各答和达卡以 南地区,蜿蜒入海的恒河水带着泥沙不断冲刷着孟加拉湾,在这些错综 复杂的岛屿、沼泽和水道中,逐步形成了一大片随着潮汐涨落生生不息的 红树林,这也是世界上的一片红树林。边界旁的两国都将这里认定为 国家公园加以保护,名为桑德班斯,意思是“美丽的森林”。恒河就是在 这里终投向大海的怀抱,再也不用供养流域里的万千生灵。其中不仅包 括数以亿计的人类,还有栖息在河道和两岸的众多野生动物—淡水豚、 鳄鱼、鸟类、老虎,还有鹿等。

欧洲的河流大多宁静平缓,而几个世纪以来为人们熟知的恒河形象其 实只是瓦拉纳西那一段宽阔的河道而已。必须说明的是,恒河的大部分河 段非常不稳定,经常变化。在一个季节中,它的干流河床可能移动数百米 甚至数千米。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间,恒河曾经偏离更远的距离。 恒河的大部分支流包括亚穆纳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内,也都很不稳定。 其中一个原因是每年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季风带来的雨季,三四个月内带 来全年绝大部分的淡水。到了旱季,印度的河流大多萎缩,水量只有丰水 期的几分之一。到了雨季尾声,河水迅速涨起,变成危险的急流,有时候 甚至会狂暴地冲刷过乡间,将田野变作形状不定的岛屿,摧毁村庄,淹没 大片地处低洼的农田。

恒河容易横向泛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它进入大海之前逐渐下降的高 度。它从陡峭的喜马拉雅山山脚下涌出,由于重力的作用,在它到达地势 较低,近乎平坦的印度北部平原的途中,一直充满着各种改道或者绕弯的 地方。赫*德瓦*的海拔不过 305 米,但从这里往下,在抵达桑德班斯入海口之前,恒河还将奔流 2000 千米。在坎普*,海拔只有 122 米。到了巴特那,距离入海口还有 1000 千米的距离,海拔已经低到 61 米了。至 于加*各答和达卡的海拔,都不过区区数米而已。

人们想象中的大河,例如伦敦的泰晤士河、开罗的尼罗河,或是华盛 顿特区的波托马克河,大多平稳可靠,随着季节更替而有规律地涨落变化。 所以恒河的这些特点确实与众不同,但这无损于恒河对于人类文明以及南 亚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正像所有那些享誉全球的伟大河流一样,无论是 在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对于农业发展、工业的建立,还是城市的发展,恒河始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河流并不仅仅提供水和食物。长久以来,沿河发展起来的贸易一直是各国发展繁荣的主要助力。许多大城市,如加*各答、伦敦、纽约和广州 都是河港,不仅以前主要用于通航,时至今日还是如此。我近了解到, 就连英国南部我家乡附近的罗瑟河早在罗马时期,也曾有商船往来穿梭, 载满英国生产的铁矿,跨越英吉利海峡,出口到欧洲大陆。直到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后,这里还有船只往来,将煤炭运送到内陆各地。事实上,尽 管恒河对于印度的意义深远,但这条反复无常的河流及其支流在通航能力 上实在差强人意,所以在现代印度社会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一点上, 亚穆纳河尤为突出。这一条穿过印度首都的大河曾被一位作家描写成“德 里市中令人羞耻的、散发着恶臭的秘密”。不过,流经赫*德瓦*、瓦拉 纳西或加*各答的恒河在人们心中绝不是一种羞耻,也不是一条被忽视的 河,在他们心中,恒河是拯救苍生的女神、民众的衣食父母,有时也是一 条贸易路线。尽管孟加拉湾的三角洲地区有着险象环生的浅滩与风暴,但 英国人当年依然将殖民地首府建在恒河入海口处,因为这里让他们找到了 攫取印度财富的入口,还因为这里是连接印度次大陆通往西方(即阿拉伯 世界与欧洲)、北方(即中国和中亚地区)和东方(即东南亚的海洋国家) 各条贸易线的枢纽。

人们心中的恒河是一条充满传奇色彩与悠久**的神奇河流。它在梵 文典籍中的修饰语包括“永恒纯净”、“愚昧暗夜中的一束明光”和“喜马拉雅王的女儿”等。一首圣诗将其称作“不朽之玉液琼浆”。千年来, 恒河用丰沛的河水与肥沃的泥沙哺育了地球上人口密度的地区,如今却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即便有些河段的水流没有被改道用以灌溉或者水力 发电,但也已经受到污水的污染或者杀虫剂、工业废料、致癌重金属和细 菌污染的毒害,甚至产生了连现代抗生素都无法对抗的致命传染病。我在 旱季中期写下这些句子的时候,正巧在《印度教教徒报》上读到一篇封面 故事,标题就是:“伟大的恒河会干涸吗?”无论是官方的测量结果,还 是学术研究报告,或者是民众亲眼所见,结论都一样,令每一位关注人类 健康或环境保护的人士忧心不已。

过去几十年里,印度历届政府在恒河治理问题上出现了许多失误,发 生了很多丑闻,也浪费了很多资金。2014 年,印度总理莫迪再次发起运 动,力求清理河水,为子孙后代而拯救恒河。但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 并未见到明显的进展,让很多满怀期待的民众倍感失望,致使民怨沸腾。 这无疑将是一项耗时费力、漫长折的大工程。但以往欧洲和美国的例子 表明,清理河流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的故事就从牛嘴的高山开始,潘瓦*在这里把祭品奉献给河水女 神,也正是在这里,河水从喜马拉雅山山脚下的冰穴中汩汩涌出,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