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厚植忠诚的人生底色
什么是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要害在‘’两个字,就是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97页。
]忠诚是个定性的概念,而不是定量的概念,只有100%才称得上忠诚。忠诚,就是做到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对党忠诚”,这是每位共产党员入党时在党旗下作出的庄严誓言,这既是对年轻干部基本的政治要求,也是年轻干部重要的政治素养。
要把忠诚视为信仰,拥有操守。“人要忠,火要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仅应忠于党,更应忠于国家和人民,要把忠诚可靠作为自己永远的信念和操守。方志敏曾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张思德、雷锋倾其一生为人民服务,孔繁森、任长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许振超、吴天祥干一行爱一行,这些优秀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书写的忠诚可靠,为我们年轻干部作出了表率。当前,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年轻干部不仅要忠诚可靠,更要把忠诚当一种信仰、一份操守、一面旗帜,永远坚持下去,虔诚笃实,赤诚专一,不褪色,不变心。同时,要将信仰根植于心,把操守付之于行,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干扰和精神蛀虫的腐蚀,始终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忠诚于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事业,做到表里如一,身体力行,把忠诚作为人生的底色和行动的指南。
要把忠诚熔为激情,永葆操守。忠诚是一种坚守,激情是一种能量。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就是要把忠诚演绎成澎湃涌动的激情、持续不断的能量,奋力前行,永不言退。“山林岩洞是我的房,青枝绿叶是我的床,野菜葛根是我的粮……一颗红心拿不去,头断血流不投降。”民主革命时期,革命英烈们的这种大无畏的革命激情,至今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在和平年代,不再需要我们年轻干部去冲锋陷阵、浴血疆场,但不等于我们不需要那种战天斗地、光芒四射的激情。因此,年轻干部对理想的坚守,对忠诚的坚守,不是一种平庸的坚守,不是一种煎熬的坚守,而是要拿出超乎寻常的干劲,激情似火的闯劲,永葆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永葆闯的魄力、抢的意识、争的劲头、拼的勇气,在平凡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党的事业增光添彩。
要把忠诚化为奉献,践行操守。忠诚是一种操守,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奉献。坐而论道不是奉献,虎头蛇尾不是奉献,贪图索取不是奉献,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兰考考察时号召党员干部以焦裕禄为镜,学习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这不仅是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体现,更是对年轻干部的一次再教育。作为年轻干部,我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视野宽广,适合在基层中历练,在实践中奉献。因此,我们要把这种忠诚奉献精神和公仆情怀弘扬光大,不断在干好本职工作中彰显奉献意识,不能因为岗位不同,职位高低,就挑肥拣瘦,消极以待,丧失忠诚本色,丢失政治操守。要立足本职岗位,在基层艰苦环境中奉献青春,磨砺自己,把“吃亏”和“吃苦”当成一种历练,看成一种财富,在“吃亏”中积累经验,在“吃苦”中积蓄力量,用爱岗敬业和牺牲精神谱写无悔的人生,书写忠诚的篇章。
要把忠诚植入人民,筑牢操守。忠诚不是盆中景,纸上花,它需要广袤的土壤作为营养的源泉和成长的摇篮。我们党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年轻干部要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视群众为衣食父母……只有获得人民群众广泛的支持与拥护,才能获得广泛的力量源泉。要切实克服“三门干部”弊端,在实践中增进群众感情,在学习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在服务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在基层一线丰富群众工作阅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解难人。
要把忠诚作为担当,弘扬操守。忠诚是一种不舍不弃,更是一种担当。它意味着在理想信仰的坚守路上,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怀,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概,要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无私奉献。在工作中,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在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冲得上去;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于负责。在忠诚旗帜的引导下,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征程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用忠诚、坚韧、奋斗答好初心“考卷”,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诚信就是要问心无愧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是一个人的优秀品格,也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得以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精髓所在。古人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意为“诚”不仅是自然万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是个人立身的根本和为人处世的基本法则。正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也即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讲信义,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由此可见,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言信行果是做人的准则和道德风范,更是对年轻干部的起码要求。孔子曾对子贡问政时讲:“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并表示一个政权可以“去兵”“去食”,但“民信”不能丢。进入新时代,良好的个人信誉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更能反映出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作为党员干部,在百姓眼里就是代表着公权力,其诚信度不仅关系个人,还会影响人们对社会诚信的整体评价。所以,年轻干部一定要坚持“其身正,不令而行”,时刻把言和行作为一个人的修养品德乃至为政标准,做到“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年轻干部是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并处于民众与公共政策的中间执行环节。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其言谈举止在诸多社会领域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年轻干部如果不能带头诚实守信,就会损害群众的合法权益,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必将与群众形成一堵“离心墙”,就会影响党与人民的“鱼水”之情,长此以往还会破坏政治生态。
毛泽东说得好:“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0页。
] 那些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投机取巧、心口不一、弄虚作假的人,就像云彩一样经不起风吹,像朝露一样经不起日晒,像泥人一样经不起雨打,“栽李不结桃,假的真不了”,原想纸包火,反而被火烧,一旦“西洋镜”被揭穿,就会遭到广大群众的鄙视、谴责和唾弃。
年轻干部要勇做诚信的表率,在政治上忠诚、老实、可靠,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能心猿意马、口惠而实不至,甚至一意孤行、铤而走险,搞“两面派”、做“两面人”。政治上的诚信是的诚信,对党忠诚是彻底的守信。年轻干部唯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矢志不移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从一而终对党忠诚,始终如一政治可靠。
年轻干部要勇做诚信的表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将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年轻干部的诚实守信,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出家人不打诳语”,仅仅满足于一人一事的承诺兑现,止步于一时一地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而是要看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年轻干部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群众,是否将群众的合法利益诉求放在心上,并时间着手解决。“得民心者得天下。”毋庸置疑,党员干部以诚实、诚恳、诚心取信于民、赢得民心,就能拉近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年轻干部在群众面前讲诚信,来不得一丝一毫的敷衍塞责、一时一刻的推诿拖延。
年轻干部要勇做诚信的表率,在构建诚实守信政府的过程中,既当促进派,又做实干家,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建设诚信政府所带来的殷实红利。年轻干部是构建诚信政府的责任主体与主导力量,要充分认识到建设诚信政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勇于作为,从我开刀、身先士卒。要围绕构建诚信政府,进一步细化、量化诚信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有关考核考评指标体系,使构建诚信政府的职责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名年轻干部、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身上。要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畅通表达渠道,方便群众时间就政府部门与工作人员不诚信情况进行监督、揭发和举报。让诚实守信自觉成为政府各部门与工作人员服务群众、优化政务的行动遵循。
年轻干部要勇做诚信的表率,明察秋毫,以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的零容忍态度,与一切不讲诚信、任意失信、有意欺骗、恶意欺诈的言行举止作坚决斗争。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尤其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种种失信、欺诈、欺骗行为让群众利益受损,给本来诚信友爱、守望相助、充满活力的社会秩序带来了负面影响,引发人民群众的不安全感。如果对上述违法犯罪行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也会加剧人民群众的不信任感,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民之所呼,政之所兴;民之所求,政之所应。对此,年轻干部必须以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精神状态与拼搏姿态,勇于、勤于与各种不讲诚信、有损社会风气的行为作斗争,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合法权益,坚决捍卫来之不易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好政治局面。


有“德”才有“得”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人以不贪而名垂青史。有一次,一个人得了块玉,拿去送给当权的子罕,子罕拒不接受。那人说,让铸玉师傅看过,说是件宝物,才敢送给你的。子罕道,你的宝物是这块玉,我的宝物是“不贪”,我若收下你这块玉,你和我的宝物不都丧失了吗?“不贪”便是子罕之“德”。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人立于世必须有信念,凡成大事者首先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年轻干部首要的德行就是信念坚定,不能因辉煌成绩而盲目和狂热,更不能因前路坎坷而迷失和彷徨。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时刻谨记依靠谁、为了谁。理想信念坚定,红色本质才永不褪色,攻坚克难才无往不利。
“德操而固则威立,教顺而必则令行。”“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近年来,在严峻的反腐形势下,一大批生活腐化、滥用权力的“老虎”相继落马。年轻干部要以此为戒,自觉与贪污腐化划清界限。业务能力与政治修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业务能力是桨,那么政治修养就是舵,方向若有偏差,就会南辕北辙、舵若失控,迟早会翻船。
《战国策》有言:“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德行不过关的人就不能领导群众。如果说立德是年轻干部从政“课”,那么群众就是这门课的“主考官”。年轻干部政德好坏,重要的标准就是有没有真正把群众放在心里,直接的评判就是看群众认可与否。年轻干部作为群众的带头人,要当好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和标杆,更应具备诚朴高洁、浑如美玉的道德修为,这样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行约束自己,以良好的人格形象取信于民。年轻干部立德要以公平为核心内涵彰显公政之德,以勤勉为核心内涵彰显勤政之德,以廉洁为核心内涵彰显廉政之德,以谨慎为核心内涵彰显慎政之德,以节俭为核心内涵彰显俭政之德,以礼仪为核心内涵彰显礼政之德。
年轻干部应谦卑温润,修怀仁之德。“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年轻干部首先应该做一个德行高尚的谦谦君子,在待人接物时做到温和有礼,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客观地讲,领导干部虽身处领导岗位,但本质上却是人民公仆,仍然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应自觉淡化“官”念,摒弃官威,放下架子,时刻保持一种平民心态,秉持仁德谦逊的情怀,时刻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凡事想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这样才能融洽干群关系,团结凝聚人心,从而奏响干事创业的大合唱。
年轻干部应襟怀坦荡,修正义之德。襟怀坦荡是共产党人的应有本色,更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对年轻干部的基本要求。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年轻干部理应涵养坦荡君子之风,行光明正大之事,做顶天立地之人,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对党忠诚老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公平公正处事,凡事处以公心,不计个人得失,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坚持原则面前人人平等,不厚此薄彼;要站稳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上保持头脑清醒,面对歪风邪气和错误言行,敢于亮剑、敢于批评、敢于斗争,绝不能置身事外,听之任之。
年轻干部应百折不挠,修刚勇之德。玉,断之而不弯曲,代表的是一种勇气、一种风骨、一种担当。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异常繁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涌现。面对困难和问题,年轻干部一定要善于解放思想,勇于担当负责,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知难而进、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切实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发现问题不绕道,遇到矛盾不上交,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啃“硬骨头”,对于群众关心的问题,满腔热情地干;对于决策部署的事情,雷厉风行地干;对于工作中的难点焦点,百折不挠地干。唯其如此,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年轻干部应两袖清风,修廉洁之德。良好的口碑犹如玉的声音悠远传扬,被人铭记。玉虽美,但易碎。作为年轻干部,面对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一定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念党纪之严,常思贪欲之害,时刻警钟长鸣,自觉强化定力,严格约束自己,牢记公私有界限、交往有规矩、亲情有底线、感情有原则,学会爱惜自己的羽毛,守护好清正廉洁的形象。不以“小节无碍”而原谅自己,不以“下不为例”而开脱自己,不以“别人不知”而放纵自己,在行动上把握住分寸,在感情上把握住原则,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切实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努力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年轻干部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活跃、富朝气,拥有开风气之先的力量。山自重,不失之威峻;海自重,不失之雄浑;人自重,不失之尊严。年轻干部当深谙“怀德自重”的修身之道,谨言慎行而又堂堂正正,严于律己而又敢于担当,埋头苦干而又登高望远,奋发有为而不张扬炫耀,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不断涵养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高尚品格。始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常修课必修课,在思想中不断注入理想信念的钙质,祛除贪婪腐化的杂质,锤炼担当作为的品质,用干净干事、勤政廉政的实际行动,书写自重自爱、俯仰无愧的高洁人生,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机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