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情感的角度:修辞立诚

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一个“诚”字。《中庸》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真诚是一杆标尺,可以用于衡量为人处世著文是否做到了真心诚意,是否达到了真实无妄。

写作,要牢记一个“诚”字,做到诚以立身,修辞立诚。

首先,对写作本身要有诚意。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从事写作,都应该用一颗诚心去对待,真诚发现写作中的精彩。如果内心非常排斥,一提到写作就头疼烦躁,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或交差,带着应付态度,写作就会变成一种苦役。或者这儿摘摘,那儿抄抄,草草了事,以这种毫无诚意的态度写出来的文章,其质量可想而知,不过是在制造文字垃圾。

其次,对自己的文字要有诚意。《大学》里讲:“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文字本身从来不会欺骗人,只有人会欺骗人。然而,欺骗别人的人首先欺骗的总是他自己。《易·乾·文言》中说:“修辞立其诚”,意思是指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和真情实感。这向来被视为写文章的一大信条和准则。

正如孙犁所说,把修辞和诚意联系起来,是古人深思熟虑,得出的独特见解。通常,一谈到修辞,就是指语言简洁、漂亮,多变化等等,其实不得要领。修辞的目的,是立诚;立诚然后辞修,这是语言文字的辩证法。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以及表现在文字上,如果是真诚感情的流露,不用修辞,就能有感人的力量。

真正好的文字是平淡质实的,明白如话,冲淡隽永,不事雕琢,它只是还原作者看到和想到的事物。也就是说,从看到、想到事物,到终写成文字,整个过程中,参与加工的是作者本人的阅历和智识,而不是作者的文字技巧。于是呈现出来的就是:事物包含在文字里,而作者的创造性和洞察力包含在事物里。某种程度上,这也体现了作者足够的自信,他明白自己要写的东西本身就具备足够的力量,任何多余的处理都是画蛇添足。

但是,并不是人人一开始都明白这个道理,也不是人人都有同样的审美取向,恰恰相反,很多人一开始写文章往往追求华辞丽藻,恨不得把好词都用上,过于用心在文字上雕琢,以及形式上的修饰,而不太注重文章的思想与内容,因而显得浮华空洞。

这是很多“文学青年”的通病,由于智识与阅历不足,所以靠情绪表达和形式美化来弥补。其中一部分人的文风会随着年岁增长、阅历加深而转变,正所谓“瘐信文章老更成”。可也有人一直保持不变。而这种文风却得到不少人的喜欢,觉得这样漂亮的“美文”才是好文章。由于质朴平淡的文笔大多是直接呈现思想和智识,少形式、去修辞,所以很容易让人觉得没有文采。很多读者不明白,修饰的本质是不得已而为之,需要用到修饰,说明文章自身的力量不足。

所以在写作时,要讲心里事,写心里话,把自己真实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和理解写进去,把自己真实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放入其中。只有充满真情实意的文字,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任何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的文字,组成的只能是空话、假话、套话,总是被人一眼识破,并心生厌恶。

当然,写心里话并不是不论对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是要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思维水平等为前提。随着个人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心里话的分量才会越来越重。而且完全讲真话、讲心里话在现实中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制约,效果也不一定都好,这种时候应该有一条底线,那就是:真话可以不全说,但至少不能说假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