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十九章

 

[ 导读 ]

 

老子在本章提出“见素抱朴”的主张,认为上层统治者若能在素朴、少私寡欲的政风下,进一步弃绝智辩、伪诈、巧利,则可使百姓得享安定、孝慈,生活在安宁的社会环境中。

流俗重“文”,老子重“质”。老子视“文”为巧饰,违反了人性的自然。巧饰流行,更形成种种有形无形的制约,拘束着人性的自然。老子在本章中流露的愤世之言,正是针对虚饰的文明所造成的严重灾害而发的。

 

绝智弃辩〔1〕,民利百倍;绝伪弃诈〔2〕,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3〕以为文〔4〕,不足。故令有所属〔5〕:见素抱朴〔6〕,少私寡欲。

 

[ 注释 ]

 

〔1〕绝智弃辩:通行本作“绝圣弃智”,通观《老子》全书,“圣人”一词共三十二见,老子以“圣”喻人格修养境界,“绝圣”之词与全书肯定“圣”之通例不合。据楚简本改正。

〔2〕绝伪弃诈:通行本作“绝仁弃义”。《老子》第八章主张“与善仁”,人与人的交往要尚仁,作“绝仁弃义”可能是受庄子后学中激烈派思想影响所致。据楚简本改正。

〔3〕此三者:指智辩、伪诈、巧利。

〔4〕文:文饰。

〔5〕属:归属,适从。

〔6〕素:没有染色的丝。朴:没有雕琢的木。

 

[ 译文 ]

 

抛弃智辩,人们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弃绝伪诈,人们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技巧和货利,盗贼就自然会消失。(智辩、伪诈、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的,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使人心有所归属:保持质朴,减少私欲。

 

[ 赏析与点评 ]

 

以往人们依据通行本“绝仁弃义”之说,认为这是针对孔孟仁义观而提出的反命题,并以此作为《老子》晚出的有力证据。如今,随着郭店楚简《老子》的出土,证明了老子原无“绝仁弃义”之说,所谓反命题、晚出的论证也立时无据了。

1998年5月,美国达慕思大学召开了郭店楚简《老子》国际学术研讨会,东西方学者围绕《老子》及其他相关文献展开讨论,会议论文和达成的共识被整理成《郭店〈老子〉:东西方学者的对话》一书出版。正如会议组织者艾兰(Sarah Allan)所说,这次会议“是相当独特的”,不仅题目重要、材料新颖,而且与会的学者各有专长,涉及不同领域,横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我看来,《老子》的文本和思想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形成这样一个研究的共同体,也是史无前例的。更为重要的是,学者们普遍注意到本章透露出的“郭店《老子》因其时代较早,故没有今本《老子》所见的反儒倾向”(韩禄伯语)这一点。如古文字专家裘锡圭所说:“简本与通行本的区别有重要的思想意义。简本应该代表较早的老子思想,这思想不是针对儒家而提出。而且,道家与儒家之间并非不可调和。”(王博《美国达慕思大学郭店〈老子〉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收于《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