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yi节原生家庭中孩子继承了什么?

 

如果命运发给你一手烂牌,没办法,只有想法把它打到好。而努力,是我们手里后的底牌,只有它,才可以让原生家庭给你的痛只是一阵子,而不是一辈子。

                                                                                                                               ——《都挺好》


什么是感情?
        感情就是用好感觉累积起来的时间量质变出来的东西。一切感情都不会凭空产生,它是需要我们努力才能获得的。我们和孩子之间也是如此,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份感情是理所当然。
        父母对孩子的感情似乎是与生俱来,其实也是在十月怀胎的整个历程中父母持续不断地付出所产生的结果。对怀中的这个新生儿,父母幻想过无数美好的情景,为他的健康每天小心翼翼,为他的成长每天吃各种号称有营养的东西,为他的顺利出生每天做各种运动……就这样,父母对孩子的感情一天天加深,缔造生命的那种真实感也在与日俱增。
        是的,我们缔造了这个小生命,同时也是我们主动邀请他来到这个人世间。那么,作为他人生的邀请者,我们给孩子馈赠什么,才能帮助他过好这平凡或不平凡的一生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概念:原生家庭。
什么是原生家庭?父母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孩子从小到大成长的养育环境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在原生家庭中,不管孩子喜欢与否,愿意与否,他都会从中继承和得到很多或好或坏的东西。
       如果我们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那么这场旅行并非一片坦途,孩子的前十八年就是他为这次旅行做准备的重要时间。而十八年过去,我们看到的是,有的孩子也许自始至终都在“裸奔”,有的孩子也许“负重前行”越来越沉重,而有的孩子却在出发之时就装上了“助力器”,自此人生开挂。
       而我确信,每一位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都是希望给孩子装上“助力器”的,都是希望孩子的前途一片光明。但是为何有的家长如愿以偿,有的家长事与愿违,有的家长背道而驰?这里除了孩子的先天特质和金钱物质条件之外,父母的养育方式是带来不一样结果的重要决定因素。
因此,父母的教育能力是孩子人生的助力,也是孩子人生中的“变量”,提高这一“变量”能帮助孩子插上起飞的翅膀。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有五方面,这是父母给孩子的真正“家产”,我们可以一一对照,看看孩子是否已经有幸获得。
一、给孩子提供终生的安全感。当一个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感受到安心、被接纳,于是安全感便产生了。这份源自原生家庭的安全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内化成孩子内心当中支持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份力量将如同一个避风港,在以后的岁月中,无论遇到怎样的电闪雷鸣,孩子都能找到回归自己的依处,找到那种踏实的感觉,让自己放松下来,休整之后重新出发。许多家长并不会安心地接纳孩子,在不断的情绪化和挑剔当中,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的人生从起点就充满焦虑。
二、帮孩子认识自己。当一个孩子来到人世间,他对自己一无所知,他不知道自己是谁,是男是女,姓甚名谁,所长所短,有何价值,而这一切的答案,初都是由父母、由原生家庭为他作答。父母帮助孩子建立了自我概念,帮助孩子学会了解自己。当原生家庭如实给出了孩子答案,孩子对自己的认知会越来越正确,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这份源自原生家庭的自信会深植于孩子的骨子里,大大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这份力量将如同骑士手中的剑,让孩子在以后的岁月中,即便遇到满路荆棘,也能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大部分家长并不会如
实给出孩子答案,因此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许多错误认知,在错误认知下孩子会自卑而懦弱。
三、让孩子学会“接受爱”与“付出爱”。“接受爱”与“付出爱”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两大能力,这不但关系到孩子日后的婚姻幸福,还关系到孩子人际关系的建立。而爱与被爱的能力,是孩子在原生家庭中耳濡目染,在每天的生活中“渗透式”学习到的。当孩子“接受爱”的能力是良好的,他会坦然接受他人的喜爱,他会觉得自己值得被爱,当有人喜爱他时,他会感觉喜悦和感恩,他会觉得心安理得。而遗憾的是,太多人因为原生家庭的缘故,感觉自己不值得被爱,当有人喜爱自己时,会感觉局促不安,甚至产生质疑。还有的孩子“接受爱”的能力不够,感觉不到他人对自己的好,别人对他的付出,他完全无知无觉,甚至感觉厌烦。当孩子“付出爱”的能力是良好的,他会在利人利己的情况下真正乐于助人,他对他人的付出,不是出于讨好,更不会出于恐惧,而是基于相互的爱护和尊重。这样的付出本身就足以让人感到满足。而“付出爱”的能力有问题的孩子,在人生中或吝啬付出,或逼迫自己付出,或纠结地付出。不付出时感觉自己亏欠别人,付出时又感觉很不平衡,这些心态都会让每一次“爱的交流”变成一次内耗。
四、给孩子良好的人生习惯。有人习惯整洁,有人习惯凌乱;有人习惯快乐,有人习惯烦躁;有人习惯活力四射,有人习惯死气沉沉;有人习惯幸福,有人习惯不幸……而所谓习惯就是“习得的行为惯性”,习惯无非就是某些行为重复次数多了以后的产物。所以,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孩子都会在原生家庭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并且被迫重复。而孩子在原生家庭中经常被迫重复的多的是什么习惯,他将会继承到什么习惯。这些习惯中有四种习惯对孩子的影响:生活节奏的习惯,思维的习惯,情绪的习惯,饮食的习惯。我们只要观察一下自己的一天,就不难发现我们让孩子继承了什么。
五、给孩子的人生赋能。人生有时要做加法,有时要做减法。而孩子十八岁之前,无疑是给人生做加法的重要时间。这道加法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一起为孩子来做。具体需要做哪些呢?我整理归纳如下:
1.增加知识,让孩子成为大脑有内容的人;
2.增加规矩,让孩子成为举止有边界的人;
3.增加习惯,让孩子成为能量不内耗的人;
4.增加见识,让孩子成为思想有格局的人;
5.增加能力,让孩子成为行为有价值的人;
6.增加自我认知,让孩子成为自我定位准确的人;
7.增加影响力,让孩子成为人格有穿透力的人。
而原生家庭是给孩子赋能的重要环境。这里的能力主要是指:自理能力、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专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绝大多数的能力并不需要刻意培养,我们只需要伴随孩子成长的节奏,掌握一定规律,借助生活中的场景随机进行即可。具体的操作,在后面的章节中会一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