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自然选择与生物演化

自然选择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提出的理论。要了解什么是自然选择, 还要从他在人工选择现象中的发现说起。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动植物都是通过人工的筛选和培育而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达尔文发现,我们平常吃的花椰菜、西兰花、卷心菜、苤(piě)蓝(球茎甘蓝)和羽衣甘蓝(常见于西式沙拉中)等蔬菜,都是用人工选择的方法,从同一种野生甘蓝培育出来的。人们根据实践经验,按照自己的喜好,在野生甘蓝中特意选择某些花或叶或根比较发达的品种留下种子,利用个体变异,一代一代地培育出来。经过世世代代,有的品种的花变得越来越大(花椰菜),有的叶子变得越来越大(卷心菜),有的茎变得越来越大(苤蓝),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同样,世界上现存400多个不同品种的狗,它们都是从同一个野生物种—狼,经过世世代代的人工选择、培育和驯化之后产生出来的。比如人们选育善于奔跑的猎犬时,会选择腿长、跑得快的,抛弃腿短、跑得慢的;而选择宠物犬时,则迎合不同主人的不同偏好,有的小巧玲珑,有的性情温顺,有的可爱讨喜。还有各种家畜的品种,也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而产生的,比如产奶多的奶牛、瘦肉型猪、毛质好的绵羊、跑得快或能负重的马等。

以上例子都是由于生物本身在遗传中发生变异后,人们有意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或对人类有用的变异,淘汰自己不喜欢的或用处不大的变异,因而形成了五花八门的品种。达尔文把这种人为的力量称作“人工选择”。

达尔文还发现,自然状态下的生物物种同样也存在变异。有些变异对生物的生存似乎没

有什么影响,有些可能会有害处,还有一些可能很有用。

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会被剔除。比如生活在绿叶丛中的虫子原本是绿色的,绿色是一

种保护色。如果有些变异的出现改变了虫子的颜色,那么,这些变异的个体就很容易被天敌

发现并吃掉。这种变异对虫子来说是有害的,因此这些虫子很快会消失。

反之,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变异会被保存,并遗传下去。比如果园里的果树,由于变异,

会结出两种稍微不同的果实:一种是表皮毛茸茸的果实,另一种是表皮光滑的果实。果实的

表皮上是否有茸毛看似无关紧要,其实不然。园艺学家注意到,果园里有一种甲虫,名叫象

鼻虫,它们喜欢吃表皮光滑的果实,不喜欢吃表皮毛茸茸的果实。这样一来,结光滑果实的

果树越来越少,剩下的结毛茸茸果实的果树则越来越多。

由于这些过程中没有人类的干预,达尔文便称这种现象为“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