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一)召回周德威
在解决了继位之争后,李存勖认为晋阳基地足够安全,但他仍想对在外作战的军队试探其影响力。天祐五年(908)四月,他召回大将周德威,很可能出于对高级将领忠诚度的检验。周德威当时正在潞州作战,他麾下有五万由多民族精锐组成的蕃汉军,尽管在人数上有些水分,但这仍是当时全晋规模的军队。鉴于李克宁曾想以晋归附于梁,尽管没有成功,但南部边疆的局势也让晋阳的决策者深感忧虑。李存勖肯定怀疑过对外作战的将领里有李克宁等人的同情者,所以他之前才想通过息事宁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接到班师诏令的同时,周德威也被告知那个流产的阴谋,他肯定察觉到自己已经被怀疑了。因此,他必须小心谨慎,避免做出刺激新晋王的举动。他立即率领大军班师回晋阳,因为任何的迟疑都会被视为对新晋王的藐视,或更糟糕的是,被视为同情反贼李克宁。在抵达晋阳之后,他把大军留在城外,自己徒步入城,一个护卫都没有带。像这样的大将觐见,通常是可以带上千人作护卫的,因此周德威有意不这样做。他入城后首先来到李克用的灵柩前,对着后者安躺的遗体放声痛哭。在随后与李存勖的交流中,周德威举止谦恭,与一些义儿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就这样,他平息了一切对他的怀疑。
(二)潞州解围
李存勖对周德威相当优容,几天之后,就邀请周德威随他一起去解潞州之围。潞州城在一年前被晋军夺取后,一直被梁军包围着,而此时的潞州守将,正是李克用的另一位义儿李嗣昭。李克用在弥留之际对李存勖所说的遗言中,强调了潞州对晋安全的重要性:“若不解重围,殁有遗恨。”这座城池是李克用晚年对梁战争的收获之一,他也担心周德威和李嗣昭这两位汉族名将之间的矛盾会让晋军的解围行动功败垂成,毕竟他们都战力超群却又十分固执。新晋王把父亲的担忧巧妙地告知了周德威,让他重振激情,自愿参与到这一任务当中。可喜的是,周德威和李嗣昭在潞州通力合作的同时,也言归于好,这对晋的霸业来说是更大的助力。
李存勖意识到晋军在人数上处于劣势,故只能通过技高一筹的战略和谋划来挫败敌人。他首先向契丹遣使求援,请求他们一起救援潞州,此举的目的仅仅是让他们保持中立。在晋境内部,大量的谣言说李克用是诈死,目的在于出其不意地袭击梁军,这也让晋边境的敌人提高了警惕。李存勖还发现,自己备受质疑的领导能力反而成为一种优势,他说:“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李存勖继续说道:“取威定霸,在此一举,不可失也!”其中“取威定霸”一语出自李存勖喜欢的经典《春秋左传》。
从他的沙陀父亲那儿承袭而来的洞察力,已经成为李存勖在战场上指挥作战能力的标识:利用出其不意的时机将战果化,并亲临前线以团结下属、鼓舞人心。李存勖神秘莫测的计谋,正如《孙子兵法》所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然而,他的统兵之术乃胡汉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融合,将汉人的精良计算与沙陀领袖天生的战争直觉合二为一。
李存勖还会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比如在天祐五年(908)五月初,晋军向潞州进兵时在三垂冈所遇到的浓雾。他命李嗣源和周德威兵分两路攻打梁军夹寨,嗣源在东北,德威在西北,自己则从南面进攻。梁军瞬间被破,这也成为他们全面撤兵的前奏——此役中梁军损失一万多人,当中包括数不清的将校军官。是役,李存勖在盔甲之下身穿白色丧服,这是他作为新王所参加的场战斗,具有双重的象征意义:战功与尽孝。他在挽回沙陀荣誉的同时践行了受汉人儒家尊崇的价值观。几周之后,他“凯旋告庙”,使自己的战完美落幕。在被李存勖无情击溃后,连梁祖朱温也不得不羞愧地承认:“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三)舒厄解困
尽管李存勖的胆大妄为在对梁战争中是一个优势,但从天祐五年(908)开始,也让晋军如绷紧之弦,这种情况持续多年,还不止一次出现在多个战场上。五月,晋军乘胜进攻泽州,此地与潞州唇齿相依,但由于梁军拼死抵抗,晋军不得不撤退。十一月,李存勖派兵五千驰援东北方的幽州(今北京),此地是燕的中心地带。他应刘守光的邀请出兵,后者在晋军的援助下,击溃了其兄刘守文的进攻。在成功援助刘守光后,晋军立即撤兵。
天祐六年(909)八月,晋军参与了一次野心更大的行动,他们与几位目中无人的节度使合作,对唐朝旧都长安用兵。晋军由李存勖亲自率领,辅以张承业与周德威,突袭山西南部黄河回旋处附近的晋州(今山西临汾)与绛州(今山西新绛),以牵制敌兵。此两地在历史上曾隶属河东,它们的消失对晋的防御而言是一种威胁。晋军在此役中派出几万大军,长安也曾短暂落入与其接壤的岐王李茂贞之手。然而,当梁军的救兵到达后,李存勖被迫撤去包围晋州的军队。只要河东南部还在梁朝的控制之下,晋的南方就无法安宁。
对晋而言,长安一役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征服某个地方,而是分散敌人的兵力:西部地区持续的压力会把梁军在东部的资源吸引过去,东部才是晋军此时防御及将来扩张的战略要地。让敌军处于守势,是李存勖在其统治之初使其河东基地成功避开被直接攻击的方法,尽管梁朝的战略制定者对晋作了一系列的部署。这种方法恰恰反映出李存勖在作战时的积极姿态,也正是他军事天赋的核心所在。相反,他的父亲总是困于防守战,这让晋军的耐力被不断消耗。因此,在不到一年的统治期内,李存勖已成功证明自己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