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社会心理学(第13版)》:
  关于调查法还有另一个问题必须强调:提问的用词及方式会严重影响所得到的调查结果。例如,如果一个调查者这样问:“你认为那些犯过多起谋杀案的犯人应该执行死刑吗?”许多人可能会同意,毕竟,这种人是恶贯满盈。但是如果问题改成这样:“你同意死刑吗?”可能表示同意的人就会明显减少。可见,提问的方式可以严重影响结果。
  总之,调查法是研究社会行为某些方面的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是要做到结果准确,就要考虑取样以及提问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1.3.2相关性:寻找关联
  你可能注意到许多事情的发生与另一些事件的出现有关系,一方发生变化,另一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你可能注意到开新车、好车的人,往往年龄比较大,或者银行利率提高时,股票市场就会下跌。当两件事情出现这种关联,我们就说它们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是指当某事件改变时,另一事件也随之改变。社会心理学家把这些可改变的自然事件称为变量,因为它们的值可以变化。
  从科学的观点来看,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对研究很有帮助。只要存在相关,我们就可能通过一个或多个变量的信息来预测另一个变量。做出这种预测是所有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心理学在内的一个重要目标。这种准确预测对于我们的生活相当有帮助。例如,假设我们观察到对待同事或老板的态度(一个变量),与员工工作中的针对同事或老板的暴力行为(另一个变量)存在相关,那么这个相关可以帮助我们提前识别出潜在的危险人物,建议公司拒绝雇用他们。同样,如果我们观察到夫妻之间的某些行为模式(例如,尖锐地批评对方)与他们将来的离婚率存在相关,那么这个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从事夫妻咨询,或者如果当事人愿意,甚至可以挽救他们的关系(在第7章我们会讨论为什么长期关系有时会失败)。
  这些事实背后,有一个社会心理学家有时会使用的重要研究方法:相关法(correlationalmethod),通过这种方法,社会心理学家可以尝试了解不同变量彼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以及关联程度有多大。这需要对每个变量有认真的观察,然后通过恰当的统计检验来计算。一个具体例子会有助于你的理解。
  比如根据常识,心情好的人比那些心情坏的人好像更容易帮助他人,如何验证这个假设(hypothesis)(还没有得到验证的预测)呢?基本方法可以这样:研究者请人完成一份问卷来测量他们的心境:一天当中通常的心情状态。(我们的心情会随时间发生波动,特别是因为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但即使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人与人之间大部分时间里的感受依然存在差异。)另外,参与者还可能会被问到他们每天助人的次数,做了多少慈善捐献之类。如果两个因素(心境与助人)之间得到正相关,就可能证明假设,即好心情与助人行为有关。
  假设我们已经发现了上面两者的关系(比如,心情与助人的相关为 0.51),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好心情让人愿意帮助他人吗?大概我们非常渴望能做出这样的结论,但它完全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两个变量相关,并不是说一方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另一方的变化。相反,两者的这种变化可能都与第三个因素有关。比如,还是这个例子,很可能心情好并不能让人愿意帮助他人;只是那些经常心情愉悦的人表现得更加友善,这可能才是导致他们助人水平更高的真正原因。因为他们的友善会让其他人更愿意向他们寻求帮助。如果是你,你是愿意向一个微笑的人求助呢,还是向一个皱着眉头的人求助呢?所以这才是心情好的人伴有更多的助人行为的真正原因,而好心情与助人之间并非是方向性的因果关系。还可能是这样:助人行为反过来让我们的心情好起来。也就是说,不是好心情让我们愿意助人,而是助人让我们的心情好。总之,相关只能告诉我们两个变量彼此有联系,它不能说明任何方向性的影响关系。尽管存在这样大的局限,相关法依然经常得到应用。一来它们可以在自然条件下使用,另外也非常高效:短期内足以获得大量信息。但是要注意的是,相关法不能做因果关系的推论。有另一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受到社会心理学家更多的青睐,这就是我们将要讲到的实验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