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沉浸式学习法》

01

学生的疑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9岁的豆豆比同龄孩子身体高大得多,看上去完全不像是三年级的。不过相对于他的外形,他的学习状态更不像是三年级的。在课堂上的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作业从未交过,学习成绩自然是非常不理想。

虽然每天他都按时上下课,可是他用每天浑浑噩噩的状态告诉大家:我对学习毫无兴趣,我就是来混日子的!仿佛“学生”这两个字对他来说不过就是在教室里待几节课,混时间等放学,仅此而已。而像豆豆这样的孩子,似乎每个班都有那么一两个。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对自己毫无规划。

 

三年级的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着实不应该,为此笔者详细地了解了豆豆的情况。豆豆生活在一个重组家庭,他的父母在他小时候便离异了,他跟着妈妈,而妈妈因为近添了个小弟弟,对他的关注就少了许多,学习上的这些问题他妈妈虽然知道,但是除了心疼、心烦外,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通过调查,笔者得知豆豆以前的老师已经找他妈妈谈过很多次了,可是情况并没有好转。不过那个时候豆豆的学习成绩虽然在班上落后,可是他是知道学习的——上

课会听讲,作业也会按时交。

那么到了三年级,豆豆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糟糕了呢?下面是笔者在与豆豆的聊天中,他说出的心里话:

 

学和不学结果都是一样的——考不好,成绩差,将来也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那我为什么要费劲巴拉地学习呢?反正结果都一样!

 

而其他像豆豆一样的孩子呢?除了家庭略微有些差异外,他们对学习的看法都大同小异。

至此问题的关键点终于找出来了,原来他们之所以对学习如此漠视,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除了考个好成绩和上个好大学之外别无价值。所以我们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改变他们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培养兴趣,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增强自信。

专栏说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自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培养学习的动力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多留心生活,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所有的知识都是为了应用,应用才是学习知识的目的。如逛超市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以前学过的,或者刚学过的一些字词,正在被当作某样物品的标签;放学路上的某个场景,刚好和你语文课本中的某段描写相吻合;自己经历的某件事情,竟然和书中的一些主人公相似……每当这些时候,自己去用心思考学习的真正意义。

2.准备一个小本子,去记录一些生活中出现的知识。如超市中看到的词汇,买东西时运用到的算术。建立起自己的生活知识库。

3.将自己的生活知识库和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想一想学校的知识和生活有什么联系,试着给自己学到的知识创编生活场景,并做好记录。

 

 

4.家是好的生活场景,准备一些小标签,可以给生活用品用英汉两种语言做标记。准备一些漂亮又温馨的纸片,把一些不好意思向家人诉说的话写在上面,经常交流。

5.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把自己觉得值得记录的那些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如今天你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一些美食类的词语,而放学后你和妈妈一起去超市,碰到了相关的食品,你就多看了几眼,从而对美食和词语都有了更深的印象。那么你就可以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在记录时除了事情本身,还可以添加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长期坚持下来,你一定会改变学习是为了考出一个好成绩的认知,而在你把学习与生活联系到一起的过程中,你一定会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及它多样的用途。当你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而学习,并且对学习产生了一定兴趣的时候,你就可以尝试在学校给自己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素素老师贴心建议

 

 

关于如何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这样做:

1.目标要实际。要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自己为参照,不攀比,不唯成绩论。如:今天自己比昨天多学了一个词语,对自己来说就是成长,学习的目的不是非要超过谁。

2.目标越具体越好,要能够方便检测。如:今天要学会写哪几个字,解释出哪些词语,拼写出多少个单词,会用哪一种做题方法举一反三等,要让自己做完之后,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自己是否完成了目标。

3.目标要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如:你今天定的数学目标是会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做5道题。但是由于你学得比较好,很快就完成了,那么你可以再适当增加一些任务。反之,你可以减少一些任务。

4.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体验目标完成的成就感,并将其与目标贴在醒目的位置。如:你特别喜欢打篮球,特别讨厌刷碗。那么你就可以把打篮球作为奖励措施,把刷碗作为惩罚措施。目标完成就可以打篮球,目标未完成就要刷碗,而且刷完碗之后也不能再打篮球(温馨提示:喜欢和讨厌的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替换)。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曾说过:“你要爱上学习,就要让学习像讲一则故事那样简单。”——爱上学习,从明白为什么学习开始。

 

 

 

 

 

《艾宾浩斯记忆法》

03

口诀概括记忆法

 

口诀概括记忆法,就是将我们要记的内容凝练归纳,浓缩成很短的信息,然后编成口诀或者歌谣,只要背过口诀就能记住这些内容了。

 

夏至日到了,按照习俗,盈盈一家在家里吃凉面,迎接夏天到来。在爸爸妈妈的讲解下,她知道原来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古时候农民伯伯就是靠节气来安排耕种、收获粮食,因此二十四节气也是非常重要的农历日子。

“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啊?”盈盈好奇地问爸爸。

爸爸告诉她,按照时间先后,可以把二十四节气排列出来,分别是: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中,每6个节气是一个季节,春夏秋冬分别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开始划分。

“哇,这些名字真好听,可是真难记啊!”盈盈看得眼花缭乱,叹息地说,“我觉得我这辈子都背不下来了,这比老师让背的课文还难!”

爸爸笑了,告诉她:“那是你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

妈妈问盈盈:“你有没有听过《二十四节气歌》?我们小时候,都是唱着《二十四节气歌》把它背过的。”

盈盈问:“那是什么呀?”

妈妈把节气歌写了下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多只差一两天。

 

前四句歌谣,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缩写,每一句里含有六个节气,前四句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比如句,歌谣中就藏着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六个节气的单字缩写。

你可以找一找,其他三句中每个字分别对应哪个节气。

而后面四句就是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安排。一般来说,两个节气之间相隔半个月,一个月有两个节气,在上半年,是农历初六和二十一,在下半年,是农历初八和二十三,多相差一两天。这个节气安排有点儿复杂,但是用歌谣的方式,仅仅四句就说清楚啦!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口诀概括记忆法的好处:

(1)一首歌谣可以容纳很多信息,背过口诀就学会了许多知识,记忆效率特别高。

(2)朗朗上口,特别符合大脑的记忆习惯,记住了就忘不了。

(3)能把有关系的信息全都记在一起,不用担心遗漏哪个。

 

盈盈按照妈妈写的《二十四节气歌》念了几句,很快就能将节气全都背清楚,整整二十四个,一个都不落!她特别高兴:“妈妈说的办法实在是太好用了!要是能把口诀概括记忆法也用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上,一定更有效果!”

 

【方法细分析】

用口诀概括记忆法,一定要记住两个关键点:

1.会概括,能抓住重点

想一想,二十四节气这么多信息,我们只需要四句口诀就能记住,这里面浓缩了多少知识和信息呀!因此,编口诀一定要学会抓住重点,能把信息重要的地方提炼出来。

如果我们编的歌谣根本没抓到重点,跟要记的内容联系不上,那么背了口诀也记不住知识,不是白费力气了吗?

2.口诀要好记,就不能太长

有的同学发现口诀概括记忆法好用,就把很多内容编到口诀里面,动不动就有一二十行那么长。你想想,自己真的能记住吗?

平时我们背诗,如果有四句就背得很快,要是有八句,就会发现花费的时间远不止两倍。口诀越长,背起来困难就越大。

我建议,让你的口诀不要超过“横七竖八”——横着每句不要超过7个字,竖着不要超过8句。

另外,口诀概括记忆法可以用在很多情况下:

用法一:概括一个主题下的所有内容

比如,当我们要记忆二十四节气时,就可以用口诀将它们整理在一起,这样不容易忘记。

再比如,我们知道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很多朝代,你能一下子把这些朝代总结出来吗?我们可以用口诀来概括: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通过这首朗朗上口的《历史朝代歌》,我们可以将中国古代的朝代按照时间顺序细数一遍: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北宋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看一看,你从《历史朝代歌》里面找出这些朝代了吗?

用法二:对比容易弄混的对象

有时候,我们需要记的内容特别容易弄混,那么就可以通过口诀的方式强调两者之间的差别,这种对比法很有用。

比如,很多同学在刚学会“买”和“卖”这两个字时,就特别容易搞混它。因为“买”比“卖”字上面少一个“十”字,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口诀来记忆:

 

少了就买,多了就卖。

 

这样是不是一下子就记住了?

除了用口诀对比区分相似的字形,也可以用它对比多音字的读法,让我们记得更牢固。

像“朝阳”和“朝向”两个词里的“朝”,前者读“zhāo”,后者读“cháo”,就可以用口诀记忆:

 

迎着朝阳朝东跑。

 

总之,口诀概括记忆法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一些容易弄混的知识。

用法三:让描述更形象

有时候,我们要背的内容很枯燥,记忆起来特别麻烦,就可以用口诀的方式让它生动形象,这样能加强记忆。

比如,当我们想记百家姓时,可以按照《百家姓》里的口诀来背,速度就很快。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但对年纪更小的同学来说,他们对百家姓的书写还不熟悉,那么就可以把姓氏按照写法拆开,更细致地背诵,背会了就会写了。

 

弓长张,立早章,耳东陈,双口吕,口天吴,双人徐,双木林……

这样的描述,是不是比前一种方式更形象呢?

口诀概括记忆法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大家可以慢慢发掘,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案例巧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非常丰富,取得了很多成就,你能快速记住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成就吗?

 

数学家有祖冲之和刘徽;写出《齐民要术》的是农学家贾思勰;写出《水经注》的是地理学家郦道元;三位著名的医学家,分别是王叔和、葛洪与陶弘景;提出无神论的思想家是范缜;文学方面有“三曹”“建安七子”和陶渊明;书法家有王羲之与钟繇;画家有顾恺之。

 

在这些领域,很多人都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这些科学和文化领域实在是太广了,而且掺杂了很多数字,比如“三曹”“建安七子”等,信息量很大。我们可以尝试着用口诀的方式概括一下。

我的概括方式是,高度凝练成四句话,只保留“领域特征 数字”,比如两位数学家,就概括为“两数”,三位医学家就是“三医”,这样歌谣就变成了:

 

两数一农一地理,三医一思一画家,

建安七子与三曹,还有两书与一陶。

 

“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阮瑀、徐干、王粲、应玚、刘桢,要记住他们的名字,还可以加一句:

 

要问七子都是谁,孔陈阮徐应刘王。

 

这样记忆,能把原本烦琐的细节都囊括进来,不会落下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