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七杆八金刚》精彩文摘:

尽管窦宗奎活着的时候,从没往家里拿过钱,可好歹是一家之主,没了他这个主心骨,家里头过得更难了。寡妇妈带着仨闺女,老大是个瘫子,老二老三少不更事,小儿子又是个连指,整天劳神费力不说,心里头还别扭,没过多久,窦韩氏的身子累垮了,撑不到半年也殁了。全凭瘫在炕上的春花里外张罗,没日没夜地剪窗花、纳鞋底、给人家缝缝补补,又带着两个妹妹编篮子、续棉花、择猪鬃、挑马尾,干些力所能及的零活儿,这才勉强过活。

大姐春花心慈面软,只盼着自己这个老兄弟将来有点出息,可一直也没个大号,人们只叫他“舍哥儿”,意思是没了爹娘的苦命孩子,于是托本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爷子,给舍哥儿取个大号。地方上的同宗同族,五服之内拜着一个祖宗,沾亲带故的也不用拿礼,跟人家说两句好话就行。老爷子一排辈,舍哥儿的辈分还不低,该是“占”字辈,萝卜不大,长在辈儿上了,本地很多年轻力壮的窦姓后生,都得叫他一声叔。以前起名字,主要避圣讳、官讳,但是不避龙凤。老爷子挺有见识,说窦氏宗祠中挂着列祖列宗的画像,按咱当地话讲叫祖宗影儿,其中一位留下绘像的老祖,也长着一对夜猫子眼,早年间骑着黑驴憋宝发财,创立了杆子帮,甭看这孩子连指,干活儿不方便,却是拿宝的龙爪子,一双眼又亮得出奇,跟那位老祖先一样,绝非池中之物,当择一个“龙”字。舍哥儿从此有了名字——窦占龙!

 

《九死十三灾》精彩文摘:

想当年,在天津城南门口说书算卦的崔老道,会讲一套长篇大书《四神斗三妖》,其中有一部上下两本的《窦占龙憋宝》。头天说完一段书帽子,合上了头一本《七杆八金刚》的龙门,随着他拂尘一甩,下一本《九死十三灾》也开了书:“古有一人叫韩信,失时落魄投霸王。霸王嫌他出身低,只让他做个扶旗郞。那时的韩信嫌官儿小,撇印逃奔到外乡。张良陈平把将访,访来了韩信保刘邦。登台拜将斩殷盖,汉高祖封他三齐王。终在九里山摆下十面绝户阵,力逼着霸王丧乌江。真可以说立下了不世之功,开汉三杰他占其一。所以后人提及西楚霸王,慨叹其扛鼎拔山之余,总道是‘有眼无珠’!为什么引这个典呢?皆因书中要说到‘眼力’,识人凭眼力,识宝也凭眼力。逛旧货打小鼓的总将‘憋宝’和‘捡漏’两个词挂在嘴边,‘憋宝’又明显高于‘捡漏’。因为漏子有大有小,值俩大子儿的东西,一个大子儿买去就叫捡漏。憋到一次宝,则意味着可以发上一笔横财。干这一行的,谁不想长出一对目识百宝的眼珠子,收来别人不当回事的破东烂西,一转手翻它个成百上千倍?然则三百六十行里没有憋宝的,三十六旁门七十二左道当中才有。清末民初的天津卫四大奇人中有一位——无宝不识窦占龙,吃的正是憋宝这碗饭。那位爷,得风云之际会,享日月之光辉,金胳膊银大腿,翡翠脑袋玛瑙身子,有人拿钱当钱,有人拿钱当命,有人拿钱当祖宗,他拿钱当土。不是天灵地宝,可入不了窦爷的法眼。咱们之前讲完了《窦占龙憋宝:七杆八金刚》,该铺的纲铺了,该埋的扣子也埋了,接下来该说《窦占龙憋宝:九死十三灾》了,开篇头一个回目叫‘姜小沫惹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