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用“心”沟通,其乐无穷!

        光阴荏苒,从2001年本书初版,到2007年第2版,再到如今第3版问世,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二十多年里,我教过“公共教育学”,开设过“师生沟通的艺术”公共选修课,转入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任教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过“管理心理学”“团体心理训练”等课程,还陆陆续续为企事业单位做过几千场培训。

        回顾几十年的讲台生涯,我自己很有幸福感。为什么?现在想想,是因为自己面对学生时,一直是乐在其中的。直到今天,每次走上讲台之前,我都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因为我对教师工作是真心喜爱的。我对师生沟通有太多切身的体会,也很想分享给广大教师朋友。加上本次修订正处“抗疫”时期,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有了很多反思人生的体验,也有一些豁然开朗、返璞归真的感悟。这种感悟使我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希望和新老读者再来一次用“心”沟通。

        本次修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 增强理论诠释 拓宽应用场景

        关于师生沟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各个分支领域都有自己的理论诠释,如教育学中的德育、教师教育、教育社会学,心理学中的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都有所涉及。一线教师一般不可能对这些学科都有系统全面的学习和研究。本次修订进一步打破了学科界限,全面考虑教师的工作需求,涉及范围覆盖到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等方方面面,从而大大拓宽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场景。

        本书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更多地偏向用管理心理学的方法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和我从事的专业领域有关,更重要的是我在强调一个理念:教师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管理者。教师的工作首为育人,次为教书,教书是育人的路径,育人者必然是管理者。对于教师是否属于管理者,尽管学术上还有争议,但想做一个好教师,一定要学好、用好管理心理学,这个道理已经被教育实践所证实。

        根据以上想法,这次修订在理论知识点的阐述方面有所加强,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增加、重写或改写了一些重要章节;破除了师生沟通就是给教师普及心理咨询知识的错误理念,而是从教师全方位的工作需要出发,增加了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应用指导。同时,删繁就简,强干弱枝,删除了一些章节和文字,包括个别西方的教育理念、过时落伍的咨询方法、不够贴切的案例等。

       2.“学会了”比“看懂了”更重要

        这些年来,教育培训中强调多的重要理念是:“听懂了”没有用,“学会了”重要。教师教育同样如此。

       听到过不少教师对教师培训的吐槽:无效或低效、面子工程、无的放矢、不接地气等。因此,给各类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训练型教材,让大家学起来轻松愉快,又能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这是本书初版时就定下的宗旨。这次修订初心未变,而且做了更多的努力。

        首先,本书中所有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用教条式的方法灌输给读者,而是通过案例解析等方式,把它们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章节中,让读者能自然而然、轻松愉快地接受和消化。值得提醒的是,希望读者能认真阅读每一章的引子,因为引子里提纲挈领地指出了和本章内容有关的理论亮点,让读者一开始就聚焦到对核心问题的思考。

        其次,本书增加了很多一线教师提供的师生沟通方面的真实案例。提供案例的教师有的是中小学的骨干心理教师,有的是班主任,这就大大加强了本书的真实性、工具性和实用性,更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后,除了每章开头都有引子以外,每章的结尾也都有参考练习题,便于广大教师读完以后自己测测、练练,还可以用来和同事讨论、培训新教师或师范院校实习生,起到一种训练型教材的作用。

  1. 跟上时代快速变化的步伐

        随着时代的变化,师生沟通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线上沟通、校园危机、疫情应对等。本次修订增加了和这些内容有关的新章节,例如,针对带给教师心理压力的“心魔”——家长—教师微信群,本书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讨。提供这些章节初稿的是来自中小学一线的骨干心理教师和班主任,里面有很多他们自己的切身体会,非常真实,很有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这些内容主要出现在第三、四、五章里。由于目前学术界对这些新生事物的研究时间较短,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希望这些章节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后,想用德国“造桥市长”的故事来说明用“心”沟通的重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满目疮痍、庐舍为墟。 这时,一位知名人士出任某市市长。 这个城市位于两条河之间,原有的桥在战争中被炸毁。市长到任后的件事就是下令修桥。当时哀鸿遍野,迫切需要建设住宅、医院、学校、商场,然而这位市长力排众议,不改初衷。两桥修成,运输畅通,城市迅速复兴。这时,很多人才认识到这位市长确有先见之明。

        有人得到启发:沟通就是架设心灵之间的桥梁,而不是建造仅可容膝的碉堡。有人发出感慨:有了桥,你就拥有了世界,甚至拥有了整个宇宙。

        教育能否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师生沟通就是架“桥”,构筑一座通往教育目的的“心灵之桥”。教师是这座“心灵之桥”的主要设计者和建造者。能让本书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架桥工程”助力,不亦乐乎。

       用“心”沟通,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