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尘封不住的回忆——重读父亲的画作(节选)

常沙娜

100年对敦煌的历史来说是短暂的,而对父亲常书鸿在敦煌的50年人生,是凝重而珍贵的。

在国家文物局及甘肃省文物局的关怀主持下,在敦煌研究院建院60周年暨常书鸿华诞100周年之时举办纪念活动,这既是对前辈们业绩的回顾和宣传,也是对敦煌 学术和保护的一次研讨和瞻望。

借此,除了设立研究院前身的研究历史资料陈列室外,还要在旧址的“皇庆寺”(中寺),恢复常书鸿当年的故居及原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旧址,开辟常书鸿绘画作品陈列室,出版《常书鸿画集》《常书鸿文集》等,筹备计划周到而情深。

作为常书鸿的女儿,我早年也曾随父亲在敦煌经历了难忘的少年 时代,对敦煌有深厚的情结,是敦煌的风土培育了我做人应有的淳厚,是敦煌的艺术给予了我学习传统艺术的功底。

此次纪念活动又引发了我对那段往事的无限回忆,并对敦煌研究院为纪念活动所做的安排深为感激。我深知这是为了父亲在敦煌未竞事业的传承,是对历史延续的纪念,是对敦煌国宝之光弘扬光大的激励和促进。

新编出版的《常书鸿画集》容纳了父亲三百多幅绘画作品(油画、水粉、素描、速写)及在敦煌时期的壁画摹本。虽然这还不是父亲画作的全部,却是经过敦煌研究院、浙江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多方的努力,才汇集到现在的规模。

通过这部新编的《常书鸿画集》能较全面地看到父亲的绘画成就,它凝聚了父亲一生对艺术道路的探索和追求,也反映了他在各个时期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变化,是父亲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心灵表露和对生活的记录。同时,还能透过收集到的不同时期的各类文章,再现父亲当时勤奋好学、对中西文化的深入研究以及他那种博览古今、终生不渝的精神,愈发认识到自己的父亲,是那样具有20世纪30年代留学法国青年画家所特有的热情奔放的气质和善待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自尊和气魄,是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年龄的增长,我愈加深感其分量,不免后悔当时没有更主动地听从他的教诲。但是,父亲的敬业和为人的品格,一生都在影响着我的为人及人生观。父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深刻而崇高的。